互聯網時代知識產權保護任重道遠 您的位置:首頁 - 公司動態 - 惟恒優勢
電商平臺上銷售的商品,被投訴侵犯專利權,而賣家稱未侵權,平臺該怎么辦?京東平臺上就曾出現這樣一起糾紛:投訴方聲稱商家所售商品旋轉拖把侵犯其發明專利權,并提供了對比報告,但商家稱對方專利缺少權利要求一中的“垂直傳動軸”,故未落入其權利保護范圍?!案鶕p方提供的材料,平臺無法判斷是否構成侵權。希望能明確平臺法律地位及侵權責任原則,完善互聯網時代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痹谥袊R產權保護高層論壇第五分論壇--互聯網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熱點問題論壇上,京東集團法務部高級法務總監林卓提出的困惑,在場很多互聯網企業代表表示都有同感。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給企業打開了更寬廣的市場空間,同時也給知識產權保護帶來挑戰,如網絡視頻聚合行為該如何定性、選用他人商標作為搜索推廣關鍵詞是否構成侵權等新問題不斷涌現,互聯網時代知識產權保護任重道遠。論壇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審查部門相關負責人與法官、企業代表等就互聯網時代企業面臨的知識產權保護熱點問題進行熱議,探討在新形勢下的知識產權保護路徑。
電子商務專利糾紛受重視
在全球市場,互聯網公司都面臨知識產權保護新課題。據美國飛翰律師事務所中國辦事處管理合伙人王寧玲介紹,包括阿里巴巴在內,許多互聯網公司在美國都遭遇了專利訴訟。有報告顯示,美國互聯網的專利比非互聯網專利遭受訴訟的可能性會高7.5到9.5倍。
電子商務也是專利糾紛多發之地。據預測,到2018年中國電子商務零售銷售額將達1萬億美元,占全球市場份額的40%。很多的銷售商把線上作為他最主要的銷售渠道。同時,知識產權保護也亟待跟進。林卓介紹,在電子商務平臺知識產權投訴中,專利侵權投訴占30%,這其中侵犯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投訴又占總數的22%,且存在權利人權利濫用、惡意投訴的現象。對于這一糾紛涉及的“通知-刪除”規則,林卓表示,如果投訴為惡意,而平臺方去協助他們下架商品,就會給商家造成損失。她希望在法律上能明確平臺法律地位及侵權責任原則,有一個公平合理的環境,共同推進電子商務健康發展。
對于“通知-刪除”規則在專利法中的適用,華東政法大學教授王遷建議,權利人可以發出通知,但要符合一定的條件。電商平臺在接到通知后應當告知賣家,如果賣家回復其不侵權,則平臺盡到了義務,投訴方和賣家應當通過其他途徑來解決糾紛。如果平臺方通知了賣家,賣家不回復,平臺方可以做下架處理。
2009年10月1日起,我國施行外觀設計專利權評價報告制度。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外觀設計審查部部長林笑躍介紹,自外觀設計專利評價報告制度設立以來,發明人對其外觀設計專利的權利穩定性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專利權評價報告請求量逐年增加,截至去年8月,我國外觀設計專利權評價報告請求量突破1萬件。在互聯網異軍突起的情況下,為保證對網絡交易相關產品外觀設計專利投訴處理的準確性,網絡交易平臺要求商戶在投訴外觀設計專利侵權時提交評價報告;同時,專利權人可以出具外觀設計專利權評價報告作為展會維權的有力證據??傊?,外觀設計專利權評價報告的作用已經涵蓋到專利維權的方方面面,將日益發揮更加積極有效的作用。
如今,電子商務已經形成一個生態系統,阿里巴巴集團高級法律專家陳文煊認為,對于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保護應構建一個誠信生態。搜狗科技有限公司法務總監顧文揚則認為,在加大打擊侵權力度的同時,要鼓勵優質專利申請,完善授權運營機制,推進專利保護制度進一步完善。
版權保護難題待破解
在版權領域,互聯網快速發展帶來的新問題也亟待化解,特別是視頻聚合行為是否侵權在業界引發爭議。騰訊公司法務部知識產權維權總監鄒良城介紹,司法實踐對視頻聚合軟件行為的認定標準不一,有的認為構成不正當競爭,有的認為不屬于直接侵權但構成共同侵權,還有的被認定為屬于新型的提供行為,構成直接侵權。鄒良城認為,視頻聚合軟件通過技術手段破解正版視頻網站保護措施,并設置相關程序代碼獲取視頻內容,使其用戶通過該視頻聚合軟件就可以進行視頻內容的在線觀看、下載,屬于一種新型的作品提供方式,構成直接侵權。涉案作品的權利人有權以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追究視頻聚合軟件的法律責任。視頻聚合軟件通過技術手段,破解正版視屏網站的保護措施,在播放視頻的過程中刻意跳過獲取廣告、播放廣告的流程,獲取不正當的競爭優勢,違反公認的商業道德,構成不正當競爭,被鏈網站有權以不正當競爭為由追究視頻聚合軟件的法律責任。
對于鄒良城的觀點,樂視集團法務總監劉曉慶表示認同。針對視頻聚合行為,樂視集團成立了一個專門的技術團隊來打擊盜版。對于這種行為的判斷標準,她認為,關鍵要看行為人在整個過程中的具體行為,用行為標準來判斷。
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證據的形式和舉證的方式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對于遠程取證證據效力及責任分配的問題,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庭長陳國進認為,在目前情況下,對于運用Telnet遠程取證證據的證明力和舉證責任分配問題,應該以開放而又審慎的態度對待,但應該堅持按照民事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規定的證據規則進行審查。對于是否存在侵犯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的事實查明,應該遵循“接觸+實質性相似”原則進行審查判定。因此,權利人申請人民法院進行證據保全和委托專業機構對相關軟件是否構成實質性相似進行鑒定是通常做法。
商標侵權問題引關注
搜索引擎引發的商標官司,是互聯網快速發展帶來的新類型案件。選用他人商標作為搜索推廣關鍵詞是否構成侵權?在百度公司法務部高級經理杜劍波看來,這其中包含有兩類模式,其一是在推廣鏈接中展示這個商標,其二是在推廣鏈接中不展現這個商標。他表示,對于第一種情形,在我國司法界達成普遍共識,如果沒有授權而使用,是構成侵權的;而第二種模式在中國司法界存在著很大的爭議,有不同的判決和認定,有很多典型案例。在國外,不管是美國還是法國的各級法院系統,在審理類似案件的時候都是一波三折,存在著從否定到逐步理解認可的過程。他認為,推廣鏈接中不展現他人商標這一商業模式具有合法性,有利于促進競爭,給消費者更多的選擇。在司法實踐中,他建議應以是否足以造成相關公眾的混淆或誤認作為判斷是否構成侵權的標準,而不是籠統地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兜底條款來進行判斷。
同時,互聯網時代,企業發展迅速,商品更新迭代速度增快,很多企業都加大了全球化布局,而劉曉慶表示,商標注冊審查周期較慢無法滿足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步伐,希望能搭建綠色通道,針對企業的需要提供精細、靈活的服務,來滿足互聯網時代的發展需要。(本報記者 竇新穎)
上一篇:我國將加快制造業關鍵技術標準研制 下一篇:完善知識產權制度 推動創業創新熱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