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人的一堂版權課 您的位置:首頁 - 公司動態 - 版權登記
本報記者 竇新穎 實習記者 李楊芳
近日,由國家版權局主辦、《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承辦的“2018版權相關熱點問題媒體研修班”在京舉行,邀請版權界法律專家對備受社會關注的版權熱點問題進行了梳理和深度解析。
洗稿該如何規范?區塊鏈給版權保護帶來哪些啟示?體育賽事直播畫面到底該如何保護等等,快速發展的數字技術為人們獲取信息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對網絡版權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媒體人來說,對各種版權熱點事件依據法律法規進行報道,能起到重要的輿論監督和引導作用,對消除公眾對于法律的誤讀也有重要的意義。
自媒體洗稿需個案認定
今年7月啟動的“劍網2018”專項行動,將自媒體洗稿作為此次專項行動整治的重點之一,嚴厲打擊自媒體通過洗稿方式抄襲剽竊、篡改刪減原創作品的侵權行為。然而,如何界定洗稿行為,行業還存在爭議。
“洗稿不是一個法律概念,涉及很多著作權基本的規則和理論,比如作品的獨創性,演繹、復制、剽竊或者抄襲的概念,以及‘思想和表達二分法’‘接觸+實質性相似’等規則?!贝舜蚊襟w研修班上,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副司長湯兆志向學員仔細分析洗稿涉及的法律問題,認為實踐中常見的洗稿,有的是大段大段的復制,與復制權有關系;有的則會對內容進行一些改動,與改編相似,很難準確認定侵犯哪種權利。他表示,簡單的洗稿或者抄襲行為很容易認定,但對于一些特殊的行為,沒有統一的標準,每個案件都會有所不同,相應的會有不同的判定原則。
判定一種洗稿行為是否侵權,涉及到一些規則,如“思想和表達二分法?!睖字颈硎?,著作權法不保護思想,保護的是表達方式。一些洗稿存在關鍵詞替換、順序顛倒的情況,這對判斷其是否具有獨創性非常重要。我國著作權法將作品界定為在文學藝術領域具有獨創性,并且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成果,至于什么是獨創性,判定獨創性的標準和原則是什么,并沒有明文規定,這就給實踐帶來很多問題。他認為,所謂的“獨”,就是勞動成果源自于勞動者本人,勞動成果由勞動者獨立完成,而非抄襲的結果。
那么,如何認定一部作品是否為洗稿,或者判定某一作品是否有獨創性?湯兆志表示,可以應用“接觸+實質性相似”原則:如果原告的作品先于被告創作,并有證據證明被告方接觸了原告的作品,再判斷這兩個作品是否實質性相似。如果判定為實質性相似,而原告沒有其他證據抗辯的話,就可以認定其侵權成立。此外,在“接觸+實質性相似”原則里,對于“實質性相似”,可以請專業的版權鑒定機構來鑒定。他還同時指出,如果兩部作品構成實質性相似,也不一定必然構成侵權,還需要一些其他的條件,比如排除合理來源或者排除合理解釋。比如兩個人在同樣的位置拍攝照片,構成實質性相似,但不構成侵權,只要是創作者獨立拍攝創作的,就各自擁有版權。
抄襲或者洗稿在字數上有沒有比例或者數量限制?“沒有絕對化的比例,需在具體判定里具體分析。一部100萬字的作品,有500字與別人的作品一模一樣,而作者沒有合理解釋,也會構成抄襲?!睖字颈硎?,每個案子都有千差萬別,有的案子涉及的作品可能字數很少,比如一句廣告語,如果具有獨創性,就能構成作品,他人未經許可使用就會構成侵權。
區塊鏈技術成關注熱點
6月28日,杭州互聯網法院對一起侵犯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案進行了公開宣判,首次對采用區塊鏈技術存證的電子數據的法律效力予以確認,引發行業高度關注?!皡^塊鏈具有難以被篡改和難以刪除的特點,作為一種存證方法,它在保存電子證據內容完整性方面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闭憬「呒壢嗣穹ㄔ褐R產權庭副庭長王亦非表示。
去年以來,區塊鏈技術接棒人工智能成為了“網紅”詞語。區塊鏈是一種去中心化數據庫,由多個機構或者多個公司的服務器作為節點構成網絡,如想修改某一區塊數據,需要修改該區塊之外所有數據,因此,區塊鏈具有難以篡改和刪除的特點,被寄予希望作為一種可靠的電子證據存證手段,應用于著作權存證。
在上述案中,原告為了證明被告在其經營的網站上發表了原告享有著作權的相關作品,選擇區塊鏈存證方式,也就是通過第三方存證平臺,進行了侵權網頁自動抓取和侵權頁面原代碼識別,同時把侵權網頁截圖和原代碼這兩項內容和調用日志等做成壓縮包,并計算成哈希值上傳到兩個區塊鏈當中。通過這種方式,原告認為已經完成了相應的電子證據取證。王亦非介紹,法院認定證據有效的判斷標準主要有3個方面:第一,存證平臺資質;第二,侵權網頁取證技術手段可信度;第三,電子證據保存的完整性。法院重點審查此案電子證據上傳內容的完整性,而這項審查從兩個方面展開,即電子數據是否真實上傳以及上傳的電子數據是不是該案當中所訴爭的電子數據。
“對于包括區塊鏈存證在內的電子證據,法院秉承開放和中立的態度進行個案分析和認定?!蓖跻喾潜硎?,對新技術所產生的新問題堅持以個案認定的標準,既不會因為區塊鏈技術本身屬于一種新類型的技術手段就排斥或者提高它的證據認定標準,也不會因為它的技術具有難以篡改性或者難以刪除的特點就降低相應的認定標準,而是根據電子證據的相關法律規定來判斷它的證據效力。
“區塊鏈存證第一案”讓業界看見了區塊鏈技術在著作權領域可能的應用前景,但在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崔國斌看來,版權歸屬認證的問題其實并不需要應用區塊鏈這種復雜的技術,從著作權角度而言,復雜的區塊鏈技術體系或許有必要,但是社會未必接受這一體系?!爸鳈鄼鄬倩蛘咔謾嗾J定、許可認證過程的安全性沒必要做到這種高度,因為涉及到的利益太小,出錯之后的糾正成本其實很低,與金融系統完全不一樣?!贝迖蟊硎?,他并不認可“區塊鏈徹底改變版權系統”這一說法,認為言過其實,短期內這一技術與傳統的登記相比并沒有特別大的進步。
世界杯賽事應如何保護
近日,經央視合法授權的中國移動咪咕公司將杭州新湃公司訴上法庭,稱新湃公司未經許可在其經營的抓飯直播平臺上直播2018世界杯賽事。在這起訴訟中,咪咕公司并未主張著作權法保護,而是認為被告違反了誠實信用和公認的商業道德,損害了咪咕公司因為授權獲得的市場競爭優勢,構成不正當競爭。對于此案,王亦非認為咪咕公司以不正當競爭作為案由,是現行法律框架下非常好的選擇。
隨著國內體育賽事產業的快速興起,因賽事直播引發的糾紛成為熱門話題,尤其是新浪訴鳳凰網、央視訴暴風網侵權案中,關于體育直播畫面能不能構成作品,能否納入著作權保護范圍引發廣泛爭議,問題的關鍵就是作品獨創性認定標準。針對一些判決中法院認為體育賽事畫面本身不構成作品,認為拍攝過程不具有著作權法意義上的獨創性的情況,崔國斌認為,對體育賽事畫面獨創性的要求不應達到電影故事片那樣的高度,因為體育賽事畫面很多時候是由幾十臺攝像機從不同角度拍攝疊合起來的,有些畫面非常有創意。同時,體育賽事畫面對于組織者來說非常重要,其斥巨資組織一場賽事,通過控制賽事畫面、售出轉播權來獲得投資回報,這種方式對組織者而言非常重要。
在王亦非看來,獨創性標準有一定的彈性,不同的體育賽事其賽事畫面也會有不同創作方式,而法官有一定的裁量性判斷,所以不能全盤認定體育賽事畫面構成作品或者不能構成作品。司法界的主流觀點認為,體育賽事直播畫面不具有固定性要件,也沒有達到作品獨創性要求,所以不構成電影作品或者類電影作品,但體育賽事畫面的盜播行為會對賽事權利人利益造成極大的損失,可以通過不正當競爭法進行保護。(竇新穎)
上一篇:“互聯網+”專利審查規則 下一篇:Apple Watch在美被訴侵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