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聯系惟恒 在線咨詢 在線下載

東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東莞市新一輪 “十百千萬百萬”人才工程行動方案 您的位置:首頁 - 公司動態 - 項目申報

東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東莞市新一輪 “十百千萬百萬”人才工程行動方案

發布時間:2021.12.17 新聞來源:

(一)十大戰略科學家團隊計劃

  圍繞科技領域前沿和我市產業關鍵技術重大需求,支持戰略科學家團隊依托我市龍頭企業、大科學裝置、高等院校等創新平臺進行科技創新或攜重大科技成果在我市創辦企業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戰略科學家團隊開展的項目在前沿技術領域具有戰略意義、在源頭創新方面發揮核心作用、在產業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為我市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撐。戰略科學家團隊的引進根據科技、產業發展需求,通過定向組織方式進行申報實施,根據實際情況以“一事一議”的方式報請市政府同意后,給予用人單位5000萬元到1.5億元資助,資助經費分三期撥付。(責任單位:市科技局)

  (二)百名博士專業人才計劃

  1.引進300名博士進入機關、學校、醫院和科研院所及重點民營企業。聚焦提升中小學教育水平,重點引進培養校長后備人選、高層次教育人才;聚焦提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圍繞打造名優醫學???、充實緊缺???、補齊較弱???,精心培育高層次醫科團隊、名醫后備梯隊;聚焦提升科研院所研究水平,精準引進一批跟東莞產業科學研究密切相關的博士人才進入科研院所;鼓勵民營企業大膽開展技術創新,重點圍繞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試點企業、上市及上市后備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引進博士研發型人才。新引進的博士人才最高可享受100萬元綜合補貼,同時給予用人單位每人2萬元引才獎勵,鼓勵用人單位對新引進的博士專業人才進行重點培養。(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國資委、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2.加強博士黨政國企人才培養。對已選拔的100名博士黨政國企人才實行“一人一策”精準培養使用,通過指定培養導師、建立成長檔案、加強實踐鍛煉等方式,讓百名黨政博士人才在工作實踐中快速成長。(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國資委)

  (三)千名拔尖領軍人才計劃

  1.省級及以上人才配套資助。對于入選國家重大人才工程計劃的配套服務對象,在我市申報并成功入選的人才,由市財政按國家資助標準的200%給予配套資金資助;由市外遷入我市的人才,視人才項目層次及對我市經濟社會貢獻等情況,由市財政按國家資助標準的50%至100%給予配套資金資助,國家政策規定不予地方資金配套的除外。獲得其他廣東省級、國家級資助的,可采用“一事一議”的方式報市政府研究確定配套資助事宜。(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2.引進重點行業領域緊缺急需的特色人才。三年內認定評定300名以上特色人才,符合條件的人才最高可獲得1000萬元的購房補貼及35萬元生活補助,并可享受科研、創業、居留和出入境、落戶、住房、醫療、社保、子女入學、稅收等方面的扶持。(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行業主管部門)

  3.支持科技人才在莞創業。支持既懂科技創新又懂市場運營的科技人才攜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來莞創辦企業轉化,三年內支持和服務在莞創業的科技人才不少于100人。建立科技人才創業培育庫,對進入培育庫的科技人才及企業,可在5年培育期內獲得租金補貼和“里程碑”發展獎勵,累計資助額度不超過500萬元。構建科技人才創業服務平臺,對入庫的科技人才在研發、融資、市場、培訓等需求進行對接服務,對高成長性的入庫企業實行“一企一策”跟進培育。(責任單位:市科技局)

  4.實施重點領域領軍人才引育計劃。實施高水平衛生人才培養計劃,每年遴選2個高層次醫學??茍F隊引進培養項目、10個“東莞名醫”人才引進培養項目、20個醫學領軍人才引進培養項目、50個杰出青年醫學人才引進培養項目,分別給予500萬元、80萬元、50萬元和15萬元資助,項目培養帶教經費部分由所在單位按不低于1:1的比例進行配套。實施國企經營管理人才引進計劃,采取市場化選聘和契約化管理模式,引進30名以上具備生產管理、資本運營、市場開拓等多項工作經驗的市屬國企高級管理人員和監事會主席。實施基礎教育引才計劃,引進50名基礎教育名優校長、名師名家、教研人才等,給予最高200萬元生活補貼。實施“金融聚才”行動計劃,引進培養100名緊缺急需專業人才,給予最高30萬元人才補助。(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局、市國資委、市教育局、市金融工作局)

  (四)萬名創新創業人才計劃

  1.加快引進培育高素質創新人才。優化和規范我市博士后管理工作,大力引進培養博士后人才,對博士后工作站新招收的博士后人才給予40萬元進站資助,出站博士后人員和國(境)外博士后研究人員來(留)莞工作或創業的,給予最高50萬元出站資助。加快引進碩士以上創新創業人才,對新引進的碩士、中級職稱、高級技師人才給予最高6萬元綜合補貼,博士、副高級職稱人才給予最高20萬元綜合補貼,正高級職稱人才給予最高30萬元綜合補貼。大力引進研發人才,鼓勵推動全域創新和全鏈條創新,給予研發人才按在莞繳納個人所得稅的經濟貢獻給予每人每年最高100萬元獎勵,對晉升高級職稱,獲得博士、碩士學歷的研發人才給予4萬元至10萬元素質提升獎勵,鼓勵用人單位引進研發人才,給予用人單位每年最高100萬元引才獎勵和最高60萬元柔性引才補貼。加強青年文藝人才選樹培育,遴選不超過30名青年文藝人才進行培育推廣,并對申報通過的項目給予最高20萬元項目資助。加快集聚留學人員、港澳青年等海外人才來莞創新創業。研究出臺工業設計人才和軟件人才專項政策。(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文化局、市委臺港澳辦、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2.大力吸引本科生來莞留莞發展。圍繞新引進、能力提升等,針對來莞留莞發展的本科學歷等基礎人才提供多層次、多種類的扶持。實施“創夢東莞”計劃,對新引進的本科學歷人才給予最高1萬元補貼;實施“莞能提升”計劃,對在莞工作期間提升至本科學歷的人才給予3000元能力提升培養資助;實施“莞訓”計劃,給予來莞見習、實習、實訓等本科生1000元/人/月見習補貼,最長不超過3個月。[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園區、鎮(街道)]

  3.積極推動創新人才載體建設。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我市用人單位設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流動站、工作站、分站、創新實踐基地,對新設立的流動站、工作站、分站、創新實踐基地按招收博士后人員數量給予最高120萬元建站資助。推動名校研究生聯合培養(實踐)基地建設,建立研究生聯合培養(實踐)工作站40家,給予在基地培養(實踐)研究生生活補助。推動東莞市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高質量發展,對在國家級和省部級創新創業大賽獲獎并落戶基地的港澳青年創業團隊,有條件的園區、鎮(街道)可按其獲得賽事獎勵金額給予最高不超過100%落地配套資助。(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發展改革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協)

  (五)百萬技術技能人才計劃

  1.引進培育工匠型高技能人才。引進培養一批技能精湛、具有工匠精神、能在行業發揮引領作用的技能領軍人才,最高給予600萬元購房補貼及30萬元生活補貼。鼓勵和支持技能領軍人才組建技能大師工作室,以技能大師工作室為載體開展技術攻關、推動技藝交流、實行名師帶徒、引領技能研發、弘揚“工匠精神”等技術攻關或人才培育項目。(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2.建設多方聯動的技能生態。深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探索產教融合發展新模式,全面推廣實施“校企雙制”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推動更高質量產業人才培訓,建設地域特色鮮明的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公共實訓基地,探索打造“技術進步、員工成長、產業集聚”的鎮街技谷,推動“技能人才之都”建設在園區、鎮(街道)層面深度開展。構建政府引導、企業為主、院校配合的多方聯動機制,全力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充分發揮“市高訓中心+13個實訓分基地”的實訓平臺體系作用。重點建設50個市一級集實踐教學、社會培訓、企業真實生產和社會技術服務為一體的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

  3.打造高水平技工院校。推動技工院校優化專業設置,探索多元化、國際化辦學模式,建設高水平技師學院。鼓勵公辦職業院校和技工院校開設國際課程班,按每人每學年5000元標準給予生均經費資金補貼;考取國際職業技能證書的學生,按每人5000元標準給予考證補貼。重點支持東莞市技師學院等技工院校提質擴容,有效擴大技能人才培養數量和滿足社會職業技能培訓鑒定需求,擴充技能人才培訓容量。(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4.全面開展技能人才自主評價。研究制定高技能人才認定標準,建立以職業資格評價、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和專項職業能力考核為核心的技能人才評價制度。鼓勵企業全面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成功備案并開展認定的企業給予最高20萬元一次性補貼,對通過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備案成為社會培訓評價組織的龍頭企業再給予一次性補助50萬元,推動每年新增100家技能人才自主評定企業,推動技工院校試點開展技能等級認定。扎實做好高技能人才與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爭取全市每年新增各類持證技術技能人才10萬人次。(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本文共分 1
分享到:
上一篇: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延長2021年度支持專利轉讓許可項目申報截止時間等事項的通知
下一篇:短視頻“事前審查”制值得商榷
在線客服
亚洲精品自拍aⅤ在线|51精品国产人成在线观看|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第一区|99久久er这里只有精品|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