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制度: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保障 您的位置:首頁 - 公司動態 - 惟恒新聞
國家間知識產權競爭日趨激烈
2000年10月,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召開的第35屆成員大會上,中國和阿爾及利亞提出關于建立“世界知識產權日”的提案,獲大會通過,世界知識產權日由此設立。該主題日的設立,對于在世界范圍內樹立尊重知識、崇尚科學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營造鼓勵知識創新的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現代社會,智力資源打破了國界的制約,在全球范圍內流動,促進了全球經濟發展。知識產權這種無形財產,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知識產權競爭在企業與企業、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會長劉春田表示,在工業社會,尤其是后工業社會,知識產權這種新型的財產形態,對于一個國家的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以創新驅動發展,知識產權制度是一個重要的制度保障。
無論是傳統工業國家還是新興發達國家,都把知識產權作為促進發展的政策支撐和戰略路徑。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吳漢東告訴記者,工業革命時期的英國通過創造知識產權制度促進了科技創新的熱情并推動了經濟的振興,而當代美國的發展更是依賴以信息、影視和飛機制造為主要代表的知識密集型產業。
我國正成為有影響力的知識產權大國
采訪中有學者提出,20世紀80年代后,我國的知識產權事業得以恢復并快速發展;進入21世紀,隨著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制定與實施,我國正在成為一個有實際影響力的知識產權大國。
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逐步建立起比較完整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知識產權管理工作取得明顯的進步。但是仍有一些問題需要在發展中解決。吳漢東認為,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版權發展“落后于人”,版權產出在國際上尚不能占據一席之地;二是專利“技不如人”,我國大量的專利不能有效轉化為生產力,在國際產業鏈分工上仍處于中低端;三是商標“貌不驚人”,我國商標注冊申請量雖已居世界第一,但品牌普遍質量較低、影響力不高。
吳漢東認為,中國走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發展道路,需要從三個方面努力:專利—科技競爭力是國家實力較量的重要表現形式,提高研發投入在GDP中的比例、科技成果轉化率、科技創新對GDP的貢獻率這三項指標至關重要;版權—文化競爭力是軟實力競爭,文化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占有率、版權業的增長率是版權戰略實施的重點;商標—國家品牌影響力方面要注重知名品牌的作用,形成“企業品牌—中國品牌—中國形象”的發展模式。
讓全社會合理分享智力成果
我國要實現經濟轉型,發展新興產業、文化產業,提高品牌競爭力,離不開知識產權制度的發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非常重視知識產權事業的發展,提出要“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健全技術創新激勵機制,探索建立知識產權法院”。
劉春田表示,知識產權制度的國際性非常強,我國已加入伯爾尼公約、世界版權公約等,需要進一步融入國際體系,并努力發出中國的聲音、提出中國的標準,從中獲得更大的國家利益。
知識產權制度旨在保障創造性活動順利進行,并提供激勵機制。而在上海交通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壽步看來,在保護的同時,也應讓全社會合理分享人類智力成果。
壽步提出,知識產權保護固然重要,但也要注重知識產權社會效能的發揮。改革開放以來,從立法到執法,我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建設從國外借鑒了很多經驗,形成了較為健全的體系,一些具體細節還在修改完善。但同時要注意,在修改過程中,不能被一些利益集團,尤其是希望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程度片面地越高越好的國外權利人所左右。否則,就容易導致普通百姓無力享受科技進步、智力創作所帶來的成果等問題?!耙虼?,知識產權的保護,要在權利人的利益和社會公眾的利益之間尋求一個合理的平衡點?!?/FONT>
上一篇:美陪審團裁定三星侵權 賠償蘋果逾億美元 下一篇:青島掛牌山東首家知識產權仲裁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