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知識產權保護成為“關鍵詞” 您的位置:首頁 - 公司動態 - 惟恒新聞
前不久,騰訊指認“快播”侵權,隨后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后者開出2.6億的天價罰單。緊接著,新京報刊發社論炮轟“今日頭條”侵權,亦激起軒然大波。6月23日,最高法就央視國際狀告土豆網侵權案等一批熱點案件舉行典型案例通報會,上海全土豆公司因旗下土豆網擅自提供熱門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點播服務,被判賠償央視國際經濟損失24.8萬元。而就在昨天,搜狐宣布對“今日頭條”侵犯著作權和不正當競爭行為提起訴訟,要求對方立刻停止侵權行為,刊登道歉聲明,并賠償經濟損失1100萬元……
起訴、炮轟一波接著一波,大有“根本停不下來”之勢。而在此前,“互聯網信息=免費”似乎是天經地義、毋庸置疑的,一些人甚至將其作為所謂“互聯網思維”奉為圭臬。但現在這一“神話”正在被打破,沖在最前面的“帶頭大哥們”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傳統媒體,一類則是多少背負侵犯知識產權“原罪”的互聯網大鱷。
我不認為這只是一個個孤立事件的簡單串聯,在我看來,這一切預示著一個嶄新的時代即將到來,而2014年,正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節點。
這個夏天,許多人對于知識產權保護最直觀的感受,大概是世界杯直播只能在央視上看了。而事實上,這一年與知識產權有關的變化還有許多,比如要想在網上看一部電影,可能得付費,這在以前幾乎是不可想像的事情——別說看老片,就算剛上映的新片,沒兩天網上的盜版就鋪天蓋地了。前陣子聽騰訊的一位經理聊騰訊視頻的戰略,他說2014年騰訊預計在購買視頻節目的版權上砸下10個億。而假如沒有知識產權保護,這10個億投下去基本等于打水漂,網絡視頻想做大做強也無異于癡人說夢。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到,知識產權保護被空前重視,實質上是產業發展的需要,或者說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當一個社會經濟文化等較為落后時,盜版有時會被視作“迅速填平知識鴻溝”的靈丹妙藥,知識產權保護不被重視可想而知,但當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尤其是文化創意產業勃興之時,若知識產權保護不力,社會則將失去向前發展的支撐和源動力。
時代真的變了!可面對即將到來的保護知識產權的嶄新時代,呈現出的依然是一片亂象。有的大玩“分裂”,比如某些互聯網企業一面起訴他人侵權,一面依然在“習慣性”地盜用人家的視頻、文字;有的茫然不知所措,比如一些傳統媒體慌慌張張地將自己電子版撤下,等等。
有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和行動,這是進步,但科學制定知識產權保護戰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大學輔修知識產權第二學位時,教授們曾反復提及這一點。拿傳統媒體的知識產權保護來說,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是否“堅壁清野”就算大功告成?獨家信息如何傳播、銷售?如何同市場化新媒體建立起信息整合、分銷等互利共贏的新模式?自身如何搭建信息產品發售有效、精準的新渠道?又如何有針對性地施行知識產權保護措施?諸如此類的問題回答不了,不能建立知識產權保護的科學體系,就只能是打亂仗。
如果說2014或是中國知識產權的轉折點,那么能否在這個戰略節點抓住機遇、占據先機,這對于每一個企業尤其是文化企業而言至關重要。先下手吃肉,后下手喝湯,市場角力,向來如此。
上一篇:高中學歷擁有14項發明專利 下一篇:中企“海外專利被侵權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