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籃球明星邁克爾·喬丹與中國品牌“喬丹”系列商標之爭,昨天上午在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二審“再戰”。因不滿自己姓名的中文拼音被注冊為體育用品的商標,邁克爾·喬丹向中國工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提出異議,認為中國的喬丹公司存在大量惡意注冊,范圍遠超于喬丹體育作為一個體育用品公司的生產范圍,對商標管理秩序構成擾亂。但以上請求均被商評委裁定駁回。此后,邁克爾·喬丹與商標評審委員會打了34起官司,一審也均以敗訴而告終。
昨日,這34起案件在北京高院合并進行二審。該案將擇期宣判。
喬丹請求商評委撤銷QIAODAN被駁
“Jordan Brand”是耐克旗下的一個品牌,其商標是喬丹灌籃的形象。2001年,中國晉江的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向國家商標局成功注冊了“QIAODAN”、“小喬丹XIAOQIAODAN”、“喬丹王”等商標,“喬丹”中文文字商標還被認定為“馳名商標”。
2012年10月,邁克爾·喬丹向商評委提出爭議申請,認為喬丹體育注冊上述商標的行為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中所指的誠實信用原則,這些商標的使用會造成公眾對產品來源的誤認,擾亂正常的市場秩序,并以此申請商評委撤銷對上述商標的注冊。
2014年4月,商評委做出裁定“爭議商標予以維持”,認為喬丹的申請撤銷理由不成立。
商評委裁定譯名與原名有區別
據商評委的多份裁定顯示,爭議商標文字“喬丹QIAODAN”與申請人姓名“Michael Jordan”及其中文譯名“邁克爾·喬丹”存在一定區別。而且“喬丹”為英美普通姓氏,難以認定這一姓氏與申請人姓名之間存在當然的對應關系。
對于申請人稱爭議商標存在誤導公眾,擾亂正常市場秩序等不良影響,商評委表示否認,認為爭議商標的注冊未構成《商標法》所指的誤導公眾、擾亂商標注冊秩序等損害公共利益、破壞公眾秩序的情形。
一審駁回喬丹方34起訴訟
由于對商評委的裁定不滿,球星喬丹先后發起34起訴訟,向法院申請撤銷商評委做出的裁定。其中有32件是喬丹本人起訴商評委,另2件是由耐克公司發起。
一審法院審理后認為,即使存在爭議商標侵權,侵害的也是邁克爾·喬丹作為特定民事主體的民事權益,并不屬于擾亂商標注冊秩序、損害公共利益、不正當占用公共資源等《商標法》中所規定的“不正當手段”。34起訴訟,喬丹方均遭遇駁回,喬丹和耐克公司隨即提出上訴。
球星喬丹認為中國公司惡意注冊
昨日上午,該34起案件在北京高院合并二審。商評委作為被上訴人,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作為第三人。
此次庭審的爭論焦點主要集中在中國“喬丹”商標的注冊是否違反《商標法》的相關規定。
庭上,耐克公司提供了10份證據。其中一份市場調查表示,全國68%的受訪者聽到“喬丹”首先會想到籃球明星邁克爾·喬丹。但法院認為,這些證據不屬于新證據范疇,均不予采納。
耐克公司及喬丹認為,中國的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存在大量惡意注冊,范圍遠超于喬丹體育作為一個體育用品公司的生產范圍,對商標管理秩序構成擾亂。而被上訴人商評委則表示,喬丹公司在宣傳中,沒有刻意將喬丹商標與喬丹本人相聯系。
第三人喬丹公司認為,該案的爭議商標已經使用了20年,是著名的民族品牌,與耐克公司使用的飛人的圖像沒有相似性?!癑ordan”翻譯應為“喬登”,與被訴商標“喬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