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綜藝節目的“公益”之路該怎么走? 您的位置:首頁 - 公司動態 - 惟恒新聞
綜藝節目是電視節目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選秀唱歌到親子真人秀,國內綜藝類電視節目始終是各大衛視頻道激烈競爭的舞臺,在眾多的電視綜藝節目中,“公益”類綜藝節目的出現,為日趨同質化的電視綜藝節目帶來一縷清新的空氣。
“不管戶外真人秀還能占據熒屏多久,總該有一些電視節目讓觀眾真正能敞開心扉,愿意正視生活中的困境,傳遞些有益的社會正能量……”
公益主題綜藝節目現身黃金檔
觀眾:在娛樂中受益
暑期電視檔歷來是各大衛視比拼角力的黃金檔期,在戶外真人秀火爆熒屏的收視環境中,有電視媒體另辟蹊徑,以“圓夢”、“公益”、“幸?!卑衙}觀眾心理,在今年暑期推出了“公益”類綜藝節目引起了觀眾的興趣。
除了央視的《夢想星搭檔》之外,浙江衛視的《我不是明星》、安徽衛視《全星全益》、江蘇衛視《贏在中國藍天碧水間》等公益類節目頗受稱贊。公益類綜藝節目出現,也一時間成為觀眾討論的話題,很多節目倡導愛心傳遞,以幫扶普通人實現夢想,緊跟社會熱點,傳遞幸福價值觀,讓愛心涌現熒屏。在展現個體心愿的同時,折射出大眾普遍的心理訴求。作為《夢想合唱團》的姊妹篇,中央電視臺公益類綜藝節目《夢想星搭檔》傳承了其節目的公益內核,節目圍繞“為了孩子”的公益主題,涉及了多種公益項目,比如幫助西藏阿里地區先天性心臟病孩子、關注燒燙傷兒童、關注全國孤兒生存現狀、關注罕見病群體等公益性主題,在公益類綜藝節目融合了對社會的思考,很多節目增強公益性、淡化營利性、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理念,不僅對電視行業具有積極的引領作用,而且表達了在電視節目過度商業化的形勢下正本清源的愿望。
本市觀眾于科認為,這類節目最大的特點是淡化了綜藝節目的過分娛樂化特性,強化了綜藝節目的能量內涵,特別是全家人一起觀看節目的時候,能夠感受到節目的正能量?!耙酝^看選秀、真人秀等節目,雖然演出十分精彩,但看多了也有審美疲勞,各種節目大同小異,而且讓不少觀眾一味地追星、模仿,而公益類綜藝節目的出現,減少了觀眾這樣的困惑,培養了觀眾的愛心,讓觀眾在觀看節目中,潛移默化地得到了正能量的影響?!庇诳普f。
周紅是本市一名小學教師,她認為,電視綜藝節目對學生的影響尤為巨大,特別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是綜藝節目的主要模仿者,“什么樣的綜藝節目就會對學生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敝芗t說,“選秀節目一窩蜂出現的時候,班上的孩子每天討論的都是哪些明星最終會獲勝,跑男節目火爆的時候,孩子們天天在操場上‘撕名牌’,不是說這些節目不好,作為教育工作者,真心希望電視綜藝節目多一點正能量,讓孩子們在觀看節目的過程中,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公益理念,畢竟一檔綜藝節目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p>
綜藝節目依賴版權跟風嚴重
業內人士:公益主題是創新思維
電視綜藝節目因內容豐富形式靈活而受到電視觀眾的廣泛喜愛?!耙恢钡浆F在,電視綜藝節目始終是各大衛視拼殺最激烈的內容?!庇耙曋破酥x文杰說,“相對于影視劇制作發展來說,電視綜藝節目投資少、收益快,還能迅速提高觀眾的收視率,這是此類節目最令商業制片方看重的地方?!敝x文杰說,國內的電視綜藝節目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和優勢,培養了大批觀眾,收視熱情的高漲,也使得電視綜藝節目的創意水平和制作水平不斷提高,同時,由于電視綜藝節目的產業化,市場上出現了大批綜藝節目制作公司,培養了大批專業的制播人員?!安贿^我們也應看到,目前電視綜藝節目也存在著模仿嚴重和創意缺乏的兩大問題,這也使得很多電視綜藝節目在播出之后,缺乏自身的特點?!敝x文杰說。
謝文杰說,比如國內綜藝節目大量購買海外節目版權,就是個突出問題。的確,在不少電視節目制作人看來,如果離開了海外節目版權購買,國內電視綜藝節目將失去“大半江山”。一直以來,制片機構購買海外電視綜藝節目版權已經成為常規動作,很多火爆一時的電視綜藝節目都可以找到海外“原版”,比如近年熱播的《爸爸去哪兒》的節目版權來自韓國的MBC電視臺,節目所不同的是,原版的《爸爸去哪兒》為韓國普通民眾的親子旅行,而國內版的節目則改成了“明星親子游”。湖南衛視的《我是歌手》,也是出自韓國MBC同名版權節目,東方衛視熱播的《媽媽咪呀》版權則來自韓國CJ E&M電視的《Super Diva》節目。同樣,浙江衛視于2012年推出的綜藝節目《中國好聲音》,版權來自荷蘭RTL4電視臺的《The Voice》,這檔節目幾乎對荷蘭原版節目進行了全程“Copy”,從情節設計、燈光、音樂、舞美到機位、剪輯等各個環節,雖然成為近兩年暑期最火爆的選秀節目,但也是不少網友詬病的對象。
以紅遍歐洲的《英國達人》為藍本的《中國達人秀》、以美國真人秀王牌節目《美國偶像》為版本的《中國夢之聲》、購買自英國的《Take Me Out》版權的《我們約會吧》等節目都成為版權綜藝節目的代表?!鞍ㄒ恍┰缙诘木C藝節目也都能找到版權出處,比如中央電視臺的《幸運52》借鑒的是英國BBC的《GOBINGO》,《開心辭典》的出處則是英國獨立電視臺的《誰想成為百萬富翁》。購買綜藝節目的版權雖然簡單方便,也可以讓節目的收視率火爆一時,但從長遠來看,則限制了國內原創綜藝節目的發展?!敝x文杰說。
電視綜藝節目過分依賴版權購買的結果就是節目制作缺乏創意。很多電視綜藝節目制作方缺少對綜藝節目收視市場的研究和調查,一味地跟風和模仿,也讓綜藝節目陷入了“創意的窠臼”,“看到選秀類節目熱,就全部跟風制作選秀節目;看到親子類節目火,又一股腦策劃親子節目,電視綜藝節目缺乏創新思維是綜藝節目發展的又一難題?!敝x文杰說。
有專家認為,電視綜藝節目的影響力是靠收視率來保證的,而最終決定收視率的則是節目的品質。電視綜藝節目的制作方能否在節目的策劃制作、包裝推廣上走出一條獨特的道路是非常重要的?!霸谶@個娛樂過剩的時代,電視綜藝節目需要的是真誠,需要的是能夠真正感動社會和人們內心的東西?!敝x文杰說。
在中國社科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冷凇博士看來,新型公益類綜藝節目符合了“用真誠感動社會和人們內心”的標準。
冷凇認為,電視綜藝節目始終存在著跟風的現象,比如近一時期的戶外真人秀,此類節目成為電視綜藝節目的熱點后,很多電視臺都相繼推出類似的節目。然而,針對戶外真人秀跟風現象愈演愈烈,他發現,新型公益類節目的亮點是剔除了被過多過濫使用的明星元素,通過“情感撫慰”、“現實解決”、“驚喜呈現”三大電視化表現方式,聚焦“極致凡人”,放大“人情人性”,解碼“幸福意義”,將“中國夢”與“個體夢”緊密結合,通過個體夢想的實現體現社會進步,通過公益愿望的滿足實現主流價值,這種表現方式為電視綜藝節目開辟了新型公益模式,特別值得提倡。
公益主題綜藝節目不拼“悲情催淚”
心理專家:從心理學角度詮釋幸福觀念
冷凇進一步分析,電視綜藝節目公益模式改變了傳統綜藝節目過分追求娛樂效果,從節目的感官愉悅功能擴展觀眾的內心需求滿足,讓綜藝節目通過“公益”的形式,將“服務”理念貫徹到底,幫助觀眾實現心愿、調解矛盾、解決困難,這也符合媒介傳播中的“三貼近”原則,符合主流媒體價值觀。他舉例說,在某期公益類節目中,一位有視力障礙的“追夢者”在幼年時因父母的一次失誤而落下終身殘疾,他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組建一支盲人馬拉松隊,讓大眾知道盲人也可以正常生活,讓更多的盲人感受到生活的快樂。在節目中,他由于幼年的心結,已經二十年沒叫過父母,一位嘉賓在現場激動地拉起他的手,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感化了他,最終化解了他與父母多年的心結?,F場會聚了眾多愿意與他一起奔跑的志愿者?!斑@種節目形式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審視自己的生活,在他人的身上尋找自己的影子,讓觀眾感受到幸福其實很簡單?!?/p>
那么,如何開啟電視綜藝節目的公益模式也是很多專家一直在談論的話題。謝文杰說,很多人一提到公益性綜藝節目,就會想辦法把節目辦得催淚感人,其實這是對公益類綜藝節目理解的一個誤區?!熬C藝節目最大的特點是給觀眾帶來歡樂,公益類綜藝節目也應該如此,如果單純以催淚為節目目的,則與綜藝節目的宗旨相背離了,這也未必是公益類綜藝節目的最好表現形式?!敝x文杰發現,“不苦情、不悲情”是新型公益類節目最大的亮點,內容呈現上主打溫暖歡樂,通過對普通人的幫扶、圓夢,讓大家感受溫情的傳遞、幸福的降臨?!斑@給公益類綜藝節目的創作提供了一種很好的思路?!彼f。
“不去深挖病痛,重視情感溝通,這是制作公益類綜藝節目的一個重要標準?!蹦硻n公益節目總導演介紹說,這類節目在最初篩選幫扶對象時并不應是“拼慘”,首先嘉賓要有合理的幸福心愿;其次他的心愿或是具有能夠以小見大的共性,或是具有不可思議的個性?!肮澞恐忻獠涣擞泻芏嗲楦袥_突,我們更傾向于選擇那些不容易被情緒擊倒的當事人,對于觀眾來說,也可以從當事人身上獲取生活的正能量?!?/p>
從心理學角度詮釋幸福觀念,也是公益類綜藝節目的一個特點。著名心理專家、心理學博士于際敬表示,公益性和指導性應該成為此類綜藝節目最大的亮點。通過嘉賓的故事,幸福觀察員的評論,幫助廣大觀眾重塑正確的社會幸福取向,塑造積極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把抽象的幸福觀通俗化、事件化、具體化、明確化應該成為此類節目的發展方向。于際敬博士說,公益類綜藝節目對青少年觀眾的健康成長,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也有積極的引導作用和正確的指導意義?!安还軕敉庹嫒诵氵€能占據熒屏多久,總該有一些電視節目讓觀眾真正的平靜下來,敞開心扉,正視生活中的困境,傳遞有益的社會正能量?!?/p>
上一篇:只能窩里橫的企業才講“山寨也是創新 下一篇:國務院2015年立法工作計劃:《專利代理條例》年內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