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聯系惟恒 在線咨詢 在線下載

運用互聯網思維創新知識產權司法保護 您的位置:首頁 - 公司動態 - 惟恒新聞

運用互聯網思維創新知識產權司法保護

發布時間:2015.11.25 新聞來源:人民法院報
2015年11月7日,由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研究中心、中國審判理論研究會知識產權專業委員會、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西南政法大學聯合主辦的“互聯網+”時代知識產權保護熱點問題研討會在重慶舉行。最高人民法院和部分地方法院的知識產權法官,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研究機構和高校的專家學者,國家工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的代表以及中國互聯網協會調解中心、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團等知名企業的管理人員等共80余人參加了研討會。會議代表就網絡環境下著作權司法保護熱點問題、跨境電商商標侵權問題、“互聯網+”時代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司法規制和相關糾紛程序規則等問題展開研討。

  一、網絡著作權司法保護熱點問題

  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長曹柯認為,侵犯影視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的法定賠償,目前有適用泛化、判賠理由和標準模糊、系列維權投機化的趨勢,為此應對法定賠償加以細化。對一般影視作品,應采用基本金額加逐年遞減的方法;對美術片、科教片和MTV等,采用固定賠償法;對網吧,按網吧自身規?;蛱攸c確定。

  山東省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庭長楊祝青簡要介紹了對信息網絡傳播權司法解釋實施兩年來出現的新問題的調研情況:第一,對利益平衡原則條款的適用。裁判能夠直接或間接體現出原則性條款對法官的影響。第二,對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的界定。認定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的關鍵是是否采用了交互式,根據網吧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司法解釋的規定,應對信息網絡傳播權采取更為開放的態度。第三,對侵權行為的認定。一是判斷是否是實質性替代,二是判斷是否影響相關作品的正常使用,是否損害權利人對作品的合法權益。第四,間接侵權行為的認定——深度鏈接。深度鏈接是一種鏈接的技術行為,不應定義為直接侵權。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庭長林子英認為,深度鏈接(加框鏈接、嵌套鏈接)有兩種,一種是能反映出來源的,另一種是反映不出來源的。鏈接的根本原因是要展示作品來源,從而體現權利人獲取的一些對價和經濟利益。但深度鏈接在展示被鏈網站的內容時如果沒有跳轉,被鏈網站就不能實現網站上的廣告效益,用戶也看不到被鏈接網站的相關內容。深度鏈接案件有不正當競爭保護和版權保護兩種,兩者保護角度不同,保護力度也不同。

  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長姚兵兵認為,在影視作品許可使用合同糾紛中,第三方獲得被許可人的授權進行著作權維權,目前有三種不同意見:一是予以認可;二是認為其類似于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由于不符合集體管理組織條例的規定,故不能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三是從證據角度,以原始授權的證據不足為由駁回起訴。因此,對第三方訴訟主體地位的確定,可以采取三種思路,一是從普通許可的角度,根據訴訟理論和相關法律規定判斷;二是從我國信托制度的角度分析;三是從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角度分析。

  華東政法大學教授王遷認為,IBTV限時回看是否屬于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的行為,關鍵看公眾能否在其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根據最高法院網吧司法解釋規定,網吧經營者未經許可,通過網吧提供他人享有著作權的影視作品,侵犯他人的信息網絡傳播權。限時回看與網吧情況類似,都是向不特定的公眾在特點時間和地點提供影視作品,故限時回看應屬于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的行為。

  二、網絡環境下商標侵權熱點問題

  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副院長黎淑蘭認為,民訴法司法解釋第二十條規定:“以信息網絡方式訂立的買賣合同……通過其他方式交付標的的,以收貨地為合同履行地?!本W絡環境下商標侵權案件能否以收貨地作為管轄地?一種觀點認為,該條僅針對合同案件管轄,不適用侵權案件管轄;另一種觀點認為,侵權商品是合同標的,收貨地既可理解為侵權行為實施地,也可理解為侵權結果地,故可以管轄。民訴法司法解釋第二十五條的規定有三方面的問題:一是該條中所指的信息網絡侵權究竟包含哪些民事侵權糾紛,是信息網絡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還是侵害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二是該條與最高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的關系。商標司法解釋第六條第一款中沒有侵權結果地,因此在網絡商標侵權案件中如何確定管轄需要明確。三是侵權人住所地是管轄適用還是管轄限制。一種觀點認為,只要屬于信息網絡侵權糾紛就應允許侵權人所在地法院管轄;另一種觀點認為,應從立法目的出發,僅對侵權人住所地和侵權行為實施地均在國外的案件,才由侵權人住所地法院管轄。

  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副庭長祝建軍認為,我國允許平行進口,可以促進商品的自由流通,給消費者更多的選擇權,并防止國內代理商的獨家壟斷。但要設定限制條件,如實質性差異,以便保護國內商標權人的合法權益。境外采購境內銷售仍然屬于商標銷售侵權,屬于商品流通環節中的銷售環節,認定侵權時要考慮國內商標的知名度。

  華東政法大學教授黃武雙認為,互聯網環境下商標侵權案件管轄的確定首先要明確和堅持確定管轄權的理論基礎,即為了便于執行和更好地查明事實。對平行進口問題,在法律沒有規定且不涉及是非善惡的情況下,可以運用法經濟學的方法分析,如優點明顯大于弊端,則應允許平行進口。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馮曉青認為,對于平行進口,如果被告在進口商品的基礎上進行加工,但不改變商標和外包裝,這種情況是否構成侵權法律沒有規定,需要立法明確。對電商環境下商標侵權立法的規制,要結合電商環境下商業運作的模式,對電商平臺的商標權進行立法。

  阿里巴巴集團高級法務專家陳文煊認為,以個人自用為目的的跨境零售不存在知識產權問題,關聯方持有知識產權的進口構成平行進口,而存在代理和被代理關系的相關方的進口也構成平行進口。

  三、“互聯網+”時代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司法規制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民三庭法官陶鈞認為,重構競爭關系要考量四個方面的因素:一是考量立法宗旨,要同時保護競爭者和消費者;二是考量法律價值,要在行業、產業中準確把握自由邊界與合法競爭;三是考量行業特點,如互聯網企業的經營模式是免費使用加相應的增值服務或者廣告投入等;四是考量國際發展趨勢,如美國不要求主體之間有競爭關系,德、法、日等則排除狹義的競爭關系。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鄭友德認為,反不正當競爭法很大一部分內容都不屬于知識產權法,因此不能把所有的不正當競爭行為都作為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加以調整。對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的適用,應通過司法裁判把一般條款的情形類型化,并逐步納入到新的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特別條款中。

  深圳大學法學院教授李揚認為,反不正當競爭第二條第三款不是兜底條款而是限定條款,因為在判斷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時,要考慮該行為是否會消滅創新或者消減提供產品或服務的熱情,是否會損害公眾特別是消費者的利益,是否會阻礙新商業模式的出現,是否會妨礙技術發展等。應堅持整體性的知識產權法律觀念,同時進行利益考量,劃清反不正當競爭法和侵權責任法的關系。

  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高級法務經理秦健認為,互聯網產業的不正當競爭有五個痛點,一是惡意侵權不斷發生,二是受害者轉身成為加害者,三是侵權賠償額低,四是輸了官司贏了市場,五是不正當競爭法與行業慣例銜接不夠。為此,司法裁判應回歸指引、評價、預測、強制、教育五個基本作用,簡化立案及審理程序,更多地適用訴前禁令,將流量和用戶數納入確定賠償數額的因素,針對惡意和重復侵權適用懲罰性賠償。
             
  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法官陽路認為,互聯網背景下知識產權侵權案件的證據裁判難點,一是電子數據的真實性、合法性判定以及陷阱取證的合法性判定,二是對證明能力的判斷,如電子數據是直接證據還是間接證據,公證文書的瑕疵是否影響證明力。應引入鑒證規則來判定電子數據的真實性,正確適用證據排除規則來判定證據的合法性;對證明能力的裁判規則,應確立平等原則、優先原則和無瑕疵原則。

  重慶市兩江新區知識產權法庭副庭長楊麗霞認為,電子數據證據的真實性、合法性不好判斷。法官可以創新思路來突破傳統證據認定的框架和桎梏,如通過相對中立的第三方對電子數據證據的真實性進行認證。應盡快出臺民事案件電子數據證據的認定標準,以應對司法實踐中越來越多的電子數據證據的判斷問題。
本文共分 1
分享到:
上一篇:“專利間接侵權”應當如何追責
下一篇:商務部官員呼吁關注知識產權濫用問題
在線客服
亚洲精品自拍aⅤ在线|51精品国产人成在线观看|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第一区|99久久er这里只有精品|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