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國家規定,農產品特指初級農產品,是指農業活動中獲得的植物、動物、微生物及其產品,不包括經過加工的各類產品。具體包括煙葉,毛茶,食用菌,瓜、果、蔬菜,花卉、苗木,藥材,糧油作物,牲畜、禽、獸、昆蟲、爬蟲、兩棲動物類,水產品,林業產品,其他植物,以及這些農產品的種子、種苗、樹苗、竹秧、種畜、種禽、種蛋、水產品的苗或種(秧)、食用菌的菌種、花籽等等。
以農產品為主要經營內容的農產品企業,如何從自身開始,全方位地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呢?對此,中細軟集團向農產品企業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為農產品及時申請商標
有不少農產品企業認為,農產品作為一種初級產品,本身沒有什么突出的特色,因此就不為農產品申請商標。實際上,現在我國市場上流通的多數農產品,確實以沒有商標、沒有品牌的占比為最多。然而,商標作為一種區分產品來源的具有顯著特征的標志,在提高消費者品牌忠誠度、提高品牌溢價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我國農業生產方式日漸進步,農產品經營趨向規范及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體系建成,農產品企業為產品注冊商標的必要性大大提高。
我國商標注冊實行“申請在先原則”,通俗來講,就是先到先得,一份相同或近似的商標申請,誰先提出的商標注冊申請誰將得到商標專用權。如果某種農產品沒有及時注冊商標,商標一旦被他人搶注,企業就會陷入被動地位,要么花錢免災,用大量金錢贖回商標,要么只能被迫改名,無論哪一種情況,企業都將付出巨大的代價。因此,中細軟集團認為,及時申請商標是農產品企業經營中的頭等大事。
選對農產品商標類別
根據我國《商標法》規定,注冊商標時需要根據產品或服務的類別,選擇所屬行業的類別進行注冊。對于農產品來說,首要注冊的核心類別是31類;另外,29類、30類也是需要考慮注冊的重要類別;再有就是,5類、34類是有相關經營方向的企業需要注冊的類別。而對于一些企業來說,還要考慮更多的相關類別或拓展類別的注冊,以做好更全面的品牌防御或是方便以后進行品牌拓展,甚至有的農產品企業會進行全類別注冊,這些都要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來做決定。
第31類:主要包括日用的未經制作的田地產物,活動物及植物,以及動物飼料。具體指谷物和不屬別類的農業、園藝、林業產品;活動物;新鮮水果和蔬菜;種籽;草木和花卉;動物飼料;麥芽。對于農產品企業來說,這個類別的商標是一定要注冊的。
第 29類:主要包括動物類食品,以及日用或貯藏用的蔬菜及其他可食用的園藝產品。具體指肉,魚,家禽和野味;肉汁;腌漬、冷凍、干制及煮熟的水果和蔬菜;果凍,果醬,蜜餞;蛋;奶和奶制品;食用油和油脂。農產品企業如果有意發展初級農產品以外的加工食品,則應該注冊這個類別的商標。
第30類:主要包括日用或貯藏用的植物類食品,以及調味佐料。具體指咖啡,茶,可可和咖啡代用品;米;食用淀粉和西米;面粉和谷類制品;面包、糕點和甜食;冰制食品;糖,蜂蜜,糖漿;鮮酵母,發酵粉;食鹽;芥末;醋,沙司(調味品);辛香料;飲用冰。農產品企業如果有意發展初級農產品以外的加工食品,則應該注冊這個類別的商標。
第5類:主要包括藥品和其他醫用或獸醫用制劑。具體指藥用和獸醫用制劑;醫用衛生制劑;醫用或獸醫用營養食物和物質,嬰兒食品;人用和動物用膳食補充劑;膏藥,繃敷材料;填塞牙孔用料,牙科用蠟;消毒劑;消滅有害動物制劑;殺真菌劑,除莠劑。農產品企業如果涉及經營動物用膳食補充劑、微生物培養物和醫用水蛭,則需要注冊這個類別的商標。
第34類:主要包括煙草;煙具;火柴。因此,經營方向涉及煙草的企業,需要注冊這個類別的商標。
做好農產品其他方面的知識產權保護
有的農產品企業,通過技術研發開發出了創新的農產品,這時企業應該及時為創新農產品申請專利保護。根據我國《專利法》規定,專利分為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三種類型,企業可根據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專利布局。
發明是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實用新型是指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于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適于工業應用的新設計。對于農產品企業來說,企業對農產品實現了重大創新發明,可以申請發明專利;對于一般性的創新,可以申請實用新型專利;對于農產品的外觀包裝設計等,則一般都可以申請外觀設計專利。
另外,為了增加某種農產品的文化底蘊,有的企業會通過挖掘這種農產品背后的故事,并結合產品商標進行進一步的創作,使得這種農產品的美譽度得到極大提升。然而,同樣的故事很可能被別人套用或是改編使用,那么進行著作權登記的做法,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護品牌故事,一旦發生了糾紛也能方便地進行維權。
農產品作為常見的日用消費品,在人們的日常消費中占有很大比重。農產品企業要想擴大市場影響力,占有更大的農產品市場份額,除了要為消費者提供品質優良的產品以外,還可以在農產品商標注冊、專利申請和著作權登記等品牌建設方面大有作為。農產品企業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通過與專業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合作,做到“進可攻,退可守”,成為知識產權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