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您的位置:首頁 - 公司動態 - 惟恒優勢
知識產權人才是發現人才、保護人才、激勵人才的人才,也是激發創新、引領創新、保障創新的人才,在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支需要特別培育的骨干力量?!秶鴦赵宏P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加強知識產權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在第二批全國知識產權領軍人才、重慶理工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蘇平看來,《意見》從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引進、人才儲備和發現機制、職業水平評價制度等多個方面,為知識產權人才培養、使用和評價提出了明確導向,是我國穩定和壯大知識產權專業人才隊伍的一門“必修課”。
蘇平向記者介紹,早在上世紀80年代我國知識產權制度建立之初,相關政府部門、高校院所就已經著手開展人才培養、培訓的相關工作。經過30多年的積累,一大批知識產權人才脫穎而出,成為推動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數據顯示,截至“十二五”末,全國已形成一支規模超15萬人的知識產權人才隊伍,包括行政管理和執法人才2萬余人、企業和服務業知識產權人才各6萬余人、高校和科研機構知識產權人才1萬余人,與“十一五”末相比翻了兩番。目前,我國知識產權從業人員數量已超過50萬。
“在看到我國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所取得的成績的同時,更要關注知識產權專業人才隊伍存在的問題?!碧K平表示,近年來,隨著知識產權事業快速發展,知識產權人才隊伍迅速壯大,特別是企事業單位、服務機構中從事知識產權管理、專利信息服務、專利價值評估等業務的專業人才數量迅速增長,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部分高校知識產權人才培養能力仍然不足,學科建設相對滯后,培養方向偏重法學理論,難以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綜合科技、經濟、管理和法律的復合型人才,特別是現在社會發展急需的企業知識產權實務人才和知識產權服務業人才。此外,全國知識產權人才評價機制尚未建立,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知識產權人才隊伍不穩定、人才成長慢和人才流動難等諸多問題。
“對于知識產權高層次人才缺乏,利用知識產權信息發現和評價創新人才的機制缺失等突出問題,《意見》給予了高度重視?!碧K平說,隨著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目標的提出,知識產權信息分析、知識產權評估、知識產權國際化等各方面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特別是精通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熟悉國際規則、具有較高知識產權專業水平和實務技能的高層次人才就更加匱乏。此外,我國尚缺乏通過知識產權信息發現創新人才的渠道,往往靠單向招聘或相關人士引薦的方式來發現人才。用人單位更傾向采用論文、課題經費、項目申報情況等更直接、更直觀的標準來評價創新人才,即便引入專利等作為評價指標,通常也是簡單地用數量代替質量,不能真正體現高價值、核心專利發明人的實際創新水平。
“《意見》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加強知識產權學科建設、強化知識產權人才引進、優化知識產權人才評價、優化知識產權人才環境等切實舉措。如加強知識產權學科建設,將對高校知識產權人才培養起到推動作用,無論是師資水平、課程規劃還是專業設置都將大幅提高。在管理學和經濟學增設知識產權相關專業或方向,有利于知識產權從原來法學之下走出來,更多地融合到經濟和管理中,真正形成復合型交叉學科,真正對產業和經濟起到推動作用。加強知識產權方向的專業碩士學位教育,有助于高校培養真正符合社會需要的實務型知識產權人才,做到學有所用?!碧K平強調,知識產權人才作用的有效發揮,有賴于良好的環境氛圍和完善的激勵機制。結合《意見》給出的宏觀指導,積極推動并完善知識產權職業資格和職業水平評價制度,通過各種激勵措施,充分調動知識產權人才的積極性,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方能發揮知識產權人才的應有價值,為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上一篇:提升企業競爭力 構建經濟新格局 下一篇:中外專家聚焦版權熱點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