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做專利事業的螺絲釘” 您的位置:首頁 - 公司動態 - 惟恒新聞
--訪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外觀設計申訴處審查員楊加黎
善于思考的楊加黎做事情總喜歡多畫一個問號,她樂于在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充實自我。這種以問題為導向的做事風格也讓楊加黎養成了“多聽多看多思考,勤學勤問勤動腦”的工作習慣。
2003年,楊加黎大學畢業后進入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開始了專利審查生涯。自2007年進入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下稱專利復審委員會)以來,她先后在光電技術申訴處、外觀設計申訴處工作,并于2016年借調至上海知識產權法院。談起這十幾年的工作經歷,楊加黎對審查工作的熱愛之情溢于言表:“專利審查是一件有意義和有意思的事情,我愿做專利事業的‘小小螺絲釘’,貢獻自己的力量。”
豐富技術知識
從領域來說,光電技術申訴處和外觀設計申訴處均有審查領域跨度大的特點。由于審查領域的特殊性,求學期間的知識儲備遠不能滿足工作的需要,于是,熟悉案件的相關技術或設計、拓寬自身的知識面便成為楊加黎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入局不久,我的審查指導老師就告訴我,當在專利審查中遇到難題時,先別急,試著去‘啃’,‘啃’不動就問。”楊加黎回憶道,這些“啃”案子的經歷練就了她的吃苦精神,養成了她勤思考、善琢磨的審查習慣。“只要愿意花時間,認真梳理和理解相關資料,就能夠把案件事實搞清楚。”楊加黎說。
努力理清每一件案件事實,客觀公正審查,多年下來,嚴謹求實的態度讓楊加黎作出了一份份令人信服的審查決定。她主審的邁瑞和理邦公司醫療器械類發明專利無效案兩次經最高人民法院審理,最終仍支持審查決定;她主審的大眾公司與江蘇車企SUV外觀設計專利無效案,對日后同類案件的審理產生了積極的示范效應。在工作中,她常常反復閱讀涉案專利和對比文件,遇到不清楚的技術問題就去查詢資料、請教同事。為防止理論脫離實際,她認真抓住每個調研機會,與研發人員溝通技術。為審理外觀設計案件,她利用檢索手段等多種途徑了解同類產品的設計特點和相關產品的現有設計狀況,與同事加班加點研究產品視覺效果的影響力因素。把案子做好做精雖然很累,但每當收到外界給出的各種肯定的反饋,她都更加堅定做好做精每一件專利案件的決心,“理清楚、搞明白”早已成為了她審查工作的信條。
提升法律素養
專利審查的特殊性要求審查員不光懂技術,還得學法律。在工作過程中,楊加黎逐漸領會到,在專利審查中,技術和法律絕不是兩條平行線,審查員也不是流水線上的機械臂,只有準確理解立法本意,深入了解法律知識,才能在千差萬別的案情中把握關鍵信息,得出公正結論。
對學習理工科的楊加黎來說,提升法律素養并非易事。剛開始,她的法律經驗積累主要源于案件審理。工作中,她積極參與相關法律課程的研讀,聆聽知名專家學者、法官的講座,翻閱知識產權著作,把所學知識運用于審查實踐。這個理論與實踐不斷磨合的過程使楊加黎對專利法的認識不斷加深,她對審查依據的具體條款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談到法律知識儲備,一件外觀設計專利領域權利沖突的案件令她記憶猶新。當時楊加黎剛從工作多年的光電技術申訴處調到外觀設計申訴處,對外觀設計專利領域的很多法律條款并無太多接觸。“對于許多法律條款都需要重新學起。”楊加黎介紹,這件權利沖突的案件涉及涉案專利是否與在先著作權沖突,根據相關規定,應參照著作權民事侵權判定標準進行審理。涉及其他知識產權判定標準的案件審理對審查員相關法律知識有較高要求。為保證審查決定經得起推敲,她翻閱了大量可能與案件有關的著作權審理實務、權利沖突法理研究、商標權權利沖突的審理標準和案例,最終作出了令人信服的審查決定。
2015年,楊加黎作為起草組的3名成員之一,加入到《專利審查指南》外觀設計專利復審無效部分的修改工作中。近年來,外觀設計專利案件審理過程中不斷出現新情形,如何將實踐經驗歸納總結并提煉出審理規則,給起草組帶來了不小壓力。“《專利審查指南》不單是部門規章,其反映出的是行政機構對專利的保護態度,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秾@麑彶橹改稀分械拿恳豁棗l款、每一句話,甚至每一個字的修改,都須斟酌再三,慎之又慎。”楊加黎坦言。
在楊加黎進入專利復審委員會工作的第一年,她作出的復審決定就獲評專利復審委員會年度優秀決定,迄今已有4件案件入選專利復審委員會年度十大案件,還有多個案例入選專利復審委員會優秀決定或處內亮點案例,并被選送案例指引集,她參與的多項課題研究亦獲評優秀課題。數年間獲得的優秀公務員、優秀審查員、優秀研究人員、優秀質檢員、保護知識產權志愿服務項目突出貢獻個人等多項榮譽,見證了楊加黎的成長。
在大學畢業十周年的聚會上,所有同學都要用一句話來描述十年的經歷,楊加黎如是說:“我從事專利審查工作,雖然入行偶然,但我喜歡、熱愛現在的工作,這將是我一生的追求。”
上一篇:知識產權職業夢想照進現實 下一篇:把中國自信寫在太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