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聯系惟恒 在線咨詢 在線下載

自主創新:托舉中國航天夢 您的位置:首頁 - 公司動態 - 惟恒案例

自主創新:托舉中國航天夢

發布時間:2016.10.24 新聞來源:自主創新:托舉中國航天夢

    天宮遨游太空,神舟奔赴星河。1019331分,搭載景海鵬和陳冬兩名航天員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這是天宮二號自915日發射入軌以來,與神舟飛船開展的首次交會對接。

從“兩彈一星”到東方紅一號,從“神舟飛天”到“嫦娥奔月”,從無人飛行到太空行走,從神舟“牽手”天宮到航天員駐留太空30天……我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通過不斷的自主創新,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被攻破,一項項創新成果應運而生。創新發力,托舉著中國航天夢照進現實。

自主創新凝聚中國智慧

    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長征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后,飛船上的太陽帆板徐徐展開,猶如一雙張開的翅膀,助推著飛船在天空中遨游。此時,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指揮大廳里爆發出熱烈的掌聲,這意味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開始了它在太空長達33天的探索之旅。

    據了解,這次神舟十一號上使用的太陽能帆板是一種收集太陽能的裝置,其原理是利用硅和某些金屬的光電效應,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然后儲存在衛星、宇宙飛船、電動汽車的太陽能電池里。由于飛船上的許多試驗儀器裝置都依賴電力作為能源,因此太陽能帆板能否正常展開是飛船飛行中一個關鍵動作?!按舜螢樯裰凼惶柼峁╇娔艿奶柲芊迦渴俏覈灾餮邪l、自主生產的產品,全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并且有望將相關材料和技術拓展到民用領域?!?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周春林向記者表示,神舟十一號共安裝了8塊太陽能電池板,總共24平方米,太陽能電池板所用的電池片是高效率的砷化鎵太陽電池。此次從材料到電池片到整個帆板的基板及其制造基板用的材料全部實現了自主可控,全部都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不僅在相關材料方面,歷經多年的艱苦攻關和技術創新,我國科研人員在對接機構、低軌高壓電源、天地視頻傳輸、雙向語音通話、空空通信、總體總裝等核心技術方面也實現了技術突破。

    航天裝備水平,既反映了一個國家的航天科技實力,同時也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在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中,除了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等在內的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也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此次運送神舟十一號上天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對箭體燃料保溫系統的涂裝要求非常高,而火箭的涂裝設備、噴涂,都由浙江德清一家民營企業完成。據德清明泉工業裝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立明介紹,為圓滿完成任務,他們自主研發了一條全自動“機械手臂”,這是我國航天領域首次運用全自動涂裝技術。

“載人航天工程是龐大的系統工程,集成創新是自主創新的重要內容?!敝袊教炜萍技瘓F公司有關專家表示,通過系統集成創新,在保證上天產品的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的同時,我國也探索出了一條立足現有工業基礎有效調動國內優勢科技資源的道路。

創新成果走進百姓生活

    一提起航天技術,大多數人的腦海里總會與神舟飛船這樣“高大上”的應用聯系在一起,但實際上,航天技術早已走進了普通民眾的“衣食住行”。事實上,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的對接不僅是向世人展示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最新成就,更為重要的是,一系列即將開展的試驗任務,或將使航天應用服務大眾的領域變得更加廣泛。

    “太空主要用的是砷化鎵太陽能電池,但我們已經開始把砷化鎵太陽能電池用在地面上?!睋艽毫纸榻B,由于砷化鎵太陽能電池成本較高,為了降低成本,我國科學家采取了“聚光”的辦法,在太陽能電池片上加裝一個聚光鏡,使得500倍甚至是1000倍的太陽光照射在電池片上,讓電池板每瓦的成本降下來,未來使用砷化鎵太陽電池用于民用領域指日可待,將有效推動地面上對太陽能的應用。而在人們日常出行方面,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經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穿戴設備、車載導航等大眾應用領域開始批量應用。據了解,截至目前,我國已成功發射22顆北斗導航衛星,預計到2020年前后將形成全球覆蓋能力。

據不完全統計,在我國近年來的1000多種新材料中,80%是在空間技術的牽引下研制完成的,有2000多項空間技術成果已移植到國民經濟各部門。在衛星通信、導航定位、氣象預報、減災防災、遠程教育等方面,航天技術正服務于人們的工作和生活。載人航天工程的直接效益、帶動效益和輻射效益以及折射出的產業鏈也已達到了數百億元的規模。

“美國的阿波羅計劃直接催生并壯大了其在液體燃料火箭、微波雷達、無線電制導、合成材料、計算機、無線通訊等一大批高科技工業群體。后來,更是通過將該計劃取得的4000余件專利轉為民用,繼而帶動了美國整個科技的發展與工業繁榮。如今,中國也面臨著同樣的機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有關專家表示,航天產業包羅眾多前沿技術,當前,航天工業已經成為一國高技術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服務國防,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得到廣泛應用,發揮著越來越顯著的經濟效益。隨著軍民融合的推進,我國航天技術的商業化應用也將進入嶄新時代。

本文共分 1
分享到:
上一篇:建設知識產權強國是創新驅動發展的必然選擇
下一篇:中關村:創新沃土產生“磁吸效應”
在線客服
亚洲精品自拍aⅤ在线|51精品国产人成在线观看|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第一区|99久久er这里只有精品|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