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聯系惟恒 在線咨詢 在線下載

聚焦創新發展 建設知識產權強國 您的位置:首頁 - 公司動態 - 惟恒新聞

聚焦創新發展 建設知識產權強國

發布時間:2017.05.06 新聞來源:廣州惟恒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版權登記 知識產權顧問 高新科技/產學研項目申報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從要素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深度轉化,進入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新常態。在我國經濟“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創新已經成為助力經濟增速換擋、引導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支撐,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去年12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30次會議上強調要緊扣創新發展需求,發揮專利、商標、版權等知識產權的引領作用,打通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建立高效的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構建便民利民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探索支撐創新發展的知識產權運行機制,推動形成權界清晰、分工合理、責權一致、運轉高效的體制機制。李克強總理多次主持召開會議研究知識產權工作,指出知識產權是發展的重要資源和競爭力的核心要素,要打造更好保護和運用知識產權的法治、市場和文化環境,努力建設知識產權強國,使創新者的合法權益得到切實有力的保護,催生更加蓬勃的創新創造創業熱潮,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表明,知識產權激勵創新的基本保障作用更加突出,更加迫切的需要我們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強國,全方位提升我國創新能力,以更好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

  自2015年12月底《國務院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印發實施以來,我國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進程明顯加快。2016年,我國主要知識產權申請數量繼續穩居世界前列,知識產權創造體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例如,我國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為133.9萬件,同比增長21.5%。受理商標注冊申請369.1萬件,同比增長28.35%。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等機構聯合發布的“2016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我國首次進入前25俱樂部,是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國家,顯示出我國的創新能力取得了長足進展。

  然而,目前來看,我國知識產權強國建設依然存在諸多薄弱環節,成為新時期制約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問題。一是管理分散、效率不高,增加了創新成本。二是大而不強、多而不優,弱化了創新供給。三是保護不嚴、環境不優,削減了創新動力。四是轉化不活、渠道不暢,抑制了創新價值。針對這些問題,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索改進。

  完善創新體制

  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

  改革是發展的強大動力,也是創新的不竭源泉。集中高效的綜合管理模式,是政府現代化治理體系建立的需要,也是知識產權強國的普遍選擇。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188個成員國中,僅有包括我國在內的7個國家實行專利、商標和版權管理機構分散設置。我國現有多頭分散的知識產權管理體制是伴隨改革開放要求分領域各自形成并延續至今的,有其歷史原因和背景。隨著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壯大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這一體制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發展需要。2016年底,《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試點總體方案》印發,體制性改革正式啟動。建議以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為突破口,加強頂層設計與鼓勵基層創新并重,積極在地方試點探索建立集中高效的知識產權管理體制機制,完善知識產權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機制,強化部門協同和區域協作。加快方案落地生根,力爭通過為期1年的改革試點工作積累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逐步打通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推動形成權界清晰、分工合理、責權一致、運轉高效的體制機制,更好地支撐創新驅動發展。

  提升創新質量

  促進知識產權由大到強

  我國專利申請數量和商標申請數量已經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但是巨大的知識產權數量對創新創造的質量支撐并不突出。在湯森路透發布2015年“全球百強創新企業”名單,中國企業無一入圍。根據WIPO最新發布的知識產權統計數據,我國PCT專利申請數量(2.9846萬件)僅約為美國的一半(5.7385萬件),我國向至少兩個主管專利局申請的同族專利在49個經濟體中僅列第26位。Interbrand發布2016年公布了“2016年全球最具價值品牌百強榜單”,我國僅聯想、華為兩個品牌入榜。這反映出我國在核心專利,知名品牌方面的缺失。版權方面,我國也同樣面臨精品少的問題。建議堅持“數量布局、質量取勝”的發展理念,把握好知識產權數量和質量的關系,從知識產權申請質量、撰寫質量、代理質量、審查質量、環境營造等環節多點發力。圍繞重點領域、新興產業,積極培育一批核心專利、知名品牌和版權精品。改進知識產權審查和注冊機制,完善知識產權相關激勵政策,優化知識產權考核評價體系,合理調節知識產權申請和維持等費用。著力解決知識產權“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的問題,以高質量知識產權形成核心創新優勢。

  優化創新環境

  全面從嚴保護知識產權

  產權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石之一,優化創新環境,保障創新權益,需要發揮知識產權在現代產權體系中保護無形財產權的核心作用。2016年底,《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印發,明確要探索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體系,并設專章部署“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我國知識產權保護長期以來面臨“侵權易、維權難”的問題,2015年知識產權保護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我國2015年知識產權保護滿意度得分僅為68.72分,顯示出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狀況與公眾期待仍有不小差距。

  建議從完善體制機制、關注重點領域、加強行政執法等角度全面從嚴知識產權保護。加快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修訂進程,完善知識產權實體保護和程序制度。推動侵權行政處罰案件信息公開,加快將故意侵權行為納入企業和個人信用記錄的機制建設。加強互聯網、新業態、新領域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嚴格規制知識產權濫用行為。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完善快速維權機制。進一步加強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的優勢互補、有機銜接。以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促進現代產權體系的完善和運行,促進創新環境的優化和創新動力的激發。

  挖掘創新效益

  加強知識產權轉化運用

  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指出,知識產權是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橋梁”,解決的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然而,目前來看,知識產權的橋梁紐帶作用仍有待進一步發揮,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渠道不暢、水平不高、模式單一依然是我國知識產權價值實現的關鍵阻礙。突出體現在高校、科研院所知識產權“壓在文件柜”“鎖在實驗室”,“不能轉”“不愿轉”“不會轉”“不敢轉”的難題依然存在,知識產權融資“規模小”“成本高”“周期長”“額度低”問題依然突出。

  建議一是探索以市場配置為核心的知識產權權益分配模式。突破傳統資產管理模式,厘清財政資金支持形成的知識產權的所有權、處置權和收益權。完善職務發明條例,促進科學合理的權益分配機制的建立。

  二是完善知識產權轉化運用的體制機制。發展知識產權交易市場,加快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盡快形成統一的知識產權運營交易公共服務平臺。創新知識產權投融資產品,探索知識產權天使融資、證券化等多種融資渠道,使知識產權變現更加便利,更好滿足中小創新型企業需求。加快培育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讓知識產權更好融入國民經濟發展大局。

  三是大力推進互聯網加知識產權運用。建議進一步強化知識產權在線上和線下以互動互補為特點的綜合運用能力。讓知識、創意、設計、商標、發明、視頻、音頻、動漫、游戲原創作品通過互聯網更多更快變成財富,推動經濟增長。未來將會出現一種知識產權密集型互聯網經濟新形態,形成經濟增長新引擎。

本文共分 1
分享到:
上一篇:產品上市前如何進行商標風險評估
下一篇:網絡版權保護:迎來新機遇 面臨新挑戰
在線客服
亚洲精品自拍aⅤ在线|51精品国产人成在线观看|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第一区|99久久er这里只有精品|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