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游《阿拉德之怒》涉嫌侵權 法院責令下架 您的位置:首頁 - 公司動態 - 法律顧問
備受關注的《地下城與勇士》(英文名稱“DNF”)游戲維權案又有新進展。
因認為手機游戲《阿拉德之怒》涉嫌侵犯《地下城與勇士》游戲的著作權并構成不正當競爭,騰訊公司將開發運營該游戲的四家公司上海摯娜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摯娜公司)、上海愷英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愷英公司)、浙江上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浙江上士公司)和長沙七麗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長沙七麗公司)起訴至湖南省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下稱長沙中院)。案件在審理過程中, 騰訊公司向法院申請行為保全,請求法院責令四被告立即停止對《阿拉德之怒》游戲的下載、宣傳等運營行為。
近日,長沙中院就騰訊公司的此項申請作出裁定,責令四被告立即停止對《阿拉德之怒》游戲的下載、安裝、宣傳及運營。
據悉,《地下城與勇士》是韓國新人類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一款格斗過關類PC端游戲。自2007年開始,新人類股份有限公司與騰訊開展合作,以獨占性授權的方式,授權騰訊在中國大陸境內使用“地下城與勇士”的商標、著作權等知識產權,且有權以自己的名義獨立維權。
騰訊公司起訴稱,上海摯娜公司開發《阿拉德之怒》手機游戲,其角色職業名稱、職業技能名稱、圖標、描述,游戲裝備的名稱、圖標、屬性描述,游戲的怪物形象、場景、地圖等諸多元素,與《地下城與勇士》相似,甚至人物角色、技能與游戲裝備屬性等核心要素與《地下城與勇士》高度相似。此外,上海愷英公司、浙江上士公司在運營推廣《阿拉德之怒》游戲的過程中,以“地下城與勇士手游”“史上最接近DNF的游戲”等內容,宣稱是《地下城與勇士》的手游版,并通過手機百度、今日頭條等渠道宣傳報道,長沙七麗公司通過其運用的網站提供《阿拉德之怒》游戲的下載和安裝。四公司的行為涉嫌構成對《地下城與勇士》的著作權侵權以及涉嫌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
2017年12月,騰訊公司向長沙中院申請行為保全,請求法院責令四被告立即停止對《阿拉德之怒》游戲的下載、宣傳等運營行為。法院經審查認為,經初步比對,《阿拉德之怒》游戲在角色職業名稱,職業技能名稱、圖標、描述,游戲設備名稱、圖標、屬性描述,游戲怪物形象,游戲場景,游戲地圖等基本元素及其組合方面,與《地下城與勇士》游戲存在近似。尤其是人物角色、技能與游戲裝備屬性等核心要素的組合方式與《地下城與勇士》存在較高的相似性,加之手機百度、今日頭條等網站的截屏顯示,大量關于《阿拉德之怒》游戲的報道,都將該游戲作為《地下城與勇士》游戲的手游版進行報道。綜上,四被申請人所經營的《阿拉德之怒》游戲,利用玩家對于《地下城與勇士》游戲的喜愛,采取與申請人游戲相同的或者極為近似的要素及組合 ,利用申請人推出手游版之前的時間差,吸引玩家,具有攀附申請人游戲知名度的主觀故意,亦使相關媒體、部分玩家誤以為該游戲是《地下城與勇士》的手游版,其行為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涉嫌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
法院認為,申請人起訴后,《阿拉德之怒》游戲內容仍在不斷更新,涉及到《地下城與勇士》游戲內容相似的部分在不斷擴大,涉嫌侵權的《阿拉德之怒》游戲的注冊用戶數量仍在不斷增長,訴訟期間,游戲用戶投入到游戲中的虛擬財產價值也隨之不斷加大。從保護不特定游戲玩家的利益考量,有必要通過行為保全制止游戲玩家的損失擴大。
法院認為,考慮到保全行為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裁定上海摯娜、上海愷英、浙江上士三家公司立即停止自己或授權他人或通過第三方平臺提供《阿拉德之怒》手機游戲的下載、安裝、宣傳及運營行為,效力維持到案件判決生效日止,行為保全期間,不影響為該游戲用戶提供退費等服務;長沙七麗公司立即停止通過其運營的網站提供《阿拉德之怒》手機游戲的下載、安裝等運營行為,效力維持到案件判決生效日止。
業內人士分析,在知識產權訴訟中,訴訟禁令對于申請人的優勢是十分明顯的,申請人可以借助司法的力量,在較短的時間內制止侵權行為,避免遭受不可挽回的損失。對于如何把握頒發訴訟禁令的頒發標準,一般而言,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從嚴審查,一是被申請人的被控行為是否構成侵權;二是不頒發禁令,申請人是否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三是申請人是否愿意提供擔保;四是頒發禁令是否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根據這四個標準,法院首先要審查被控的侵權行為是否成立,確信被訴的侵權行為存在且申請人的指控成立,這樣才能減少訴訟禁令帶的風險。其次,“不頒發禁令申請人是否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的認定,需要注意是的,“難以彌補的損失”應該是用金錢難以估量的損失,不是指金錢上的損失,比如競爭優勢的喪失、市場地位的喪失或被取代、商譽的損失等。如果僅僅是金錢的損失或通過金錢可以估量的損失,則完全可以通過正常的訴訟程尋求救濟,沒有必要啟用訴訟禁令了。再次,訴訟禁令是根據當事人申請而做出的司法裁定,雖然人民法院需要確信指控的侵權行存在且成立,案件畢竟未經正常程序審結,訴訟程序未充分開展,因此申請人需要為訴訟禁令的風險提供相應的擔保。最后,關于是否涉及公共利益的審查,訴訟禁令應當以不損害公共利益為底線,如能增加或促進公共利益,則應為更優選擇。綜上而言,訴訟禁令如需獲得法院支持,當事人不僅僅需要證明其勝訴的可能性,還更應證明不頒發禁令其是否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以及公共利益的考量。
記者通過上述四家公司網站上留下的電話進行采訪,截至發稿,尚未聯系上對方。本報將持續關注案件最新進展。(記者 姜旭)
上一篇:東南亞興起二維碼支付 中國成借鑒范本 下一篇:綜藝IP持續“受寵”訣竅在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