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境外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十分必要 您的位置:首頁 - 公司動態 - 行業資訊
知識產權保護本身涉及技術、法律、語言等多方面專業度較高的問題。專業事理當專業辦,對于企業,尤其是走向海外的企業而言,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與力度都應成為規范動作。
3月9日,深圳市首個知識產權境外保護工作站——深圳市鐘表與智能穿戴產業知識產權境外保護工作站,在光明新區時間谷深圳市鐘表產業聚集基地揭牌。該站將為深圳市企業境外經貿活動提供及時高效的知識產權維權專業服務。
雖然深圳的首個知識產權境外保護工作站特定服務于鐘表與智能穿戴產業,但建立知識產權境外保護工作站背后的意義不容小視。知識產權是保護商標、專利的法定權利,是對于企業品牌、創新技術的重要保護手段。一旦陷入知識產權糾紛,企業的品牌經營和產品銷售通常也會受阻,最終對企業財富的創造及自身發展造成極大負面影響。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的加快、范圍的擴大,海外商業活動中知識產權糾紛也隨之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中國企業自身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局限,商業競爭也難免對知識產權糾紛產生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隨著中國企業對外貿易活動不斷擴大,中國企業產品技術含量、質量和附加價值的快速提升帶給海外競爭對手不小壓力。利用知識產權阻止中國企業進入自己所在市場已經被很多中國企業海外競爭對手當做一種競爭手段。
早在2009年,中國企業因海外知識產權訴訟支付的賠償金就已經超過10億美元。2014年,作為中國產品貿易出口大國——美國的專利訴訟案件的賠償已達平均500萬美元一件,排名前十的知識產權訴訟案件平均賠償更達到9.9億美元一件。官方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共遭遇來自27個國家(地區)發起的119起貿易救濟調查案件,案件數量同比上升36.8%,達到歷史高點。在美國發起的“337”調查中,針對中國的調查所占比重逐年上升,2015年為29.4%,2016年達到40.6%,2017年上半年則攀升至48.1%。如何有效合理地利用規則,防范知識產權糾紛帶來損失的同時,保護自身知識產權不受侵犯,都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繞不過去的一道坎。
作為高新技術產業重鎮,深圳的知識產權無論就數量和質量而言均位居全國前列。據統計,2017年全市專利申請量17.7萬件,授權量9.4萬件,同比分別增長34.8%和25.6%;PCT國際專利申請量2萬件,占全國43.1%。截至2017年7月底,深圳境內外上市企業累計377家,其中境內262家,境外115家。單就深圳一地而言,深入開展海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捍衛中國企業海外權益的需求更加迫切。
對外貿易中重大知識產權案件不斷增多,對我國貿易利益產生了嚴重影響。知識產權保護本身涉及技術、法律、語言等多方面專業度較高的問題。專業事理當專業辦,對于企業,尤其是走向海外的企業而言,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與力度都應成為規范動作。作為政府,也應積極探索為企業自主創新和保護知識產權建立良好的環境,建立中國企業海外知識產權拓展激勵機制,為我國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提供鼓勵和指導,為出口企業在海外打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
上一篇:電視劇《人生若如初相見》被指侵權 下一篇: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強化知識產權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