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海珠創新島十八條”發布 您的位置:首頁 - 公司動態 - 項目申報
政策數量做“減法”,扶持力度做“加法”,實施效果做“乘法”
“逆生長”的海珠,正塑造著“創新島”的新氣質。
4日2日,廣州市海珠區重磅發布海珠創新島“1+6+1”產業政策體系文件(以下簡稱 “海珠創新島十八條”)。海珠創新島十八條力求有效管用、簡便易行,將助力海珠進一步打造懂市場、懂企業、有溫度、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目前,海珠正聚焦海珠創新島核心定位,全面加快現代化中心城區建設。為此,海珠創新島十八條緊扣“創新”二字,突出服務功能,以新興產業、新興平臺、新興人才為主,涵蓋了對創新企業、新興產業、創新載體、創新平臺、創新資本和創新人才六大類獎勵。其中,增量貢獻獎上不封頂、廣州全市首獎科創板、人才評定“市場化”等一系列創新舉措先試先行、引人注目。
“對于創新,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真正突出政策的引領效應?!焙V閰^委書記馬正勇說。
既拼政策力度,也拼創新強度,海珠創新島十八條另辟蹊徑,對政策數量做“減法”,對扶持力度做“加法”,對實施效果做“乘法”,將海珠區原有政策體系刪繁就簡加以“濃縮”,以建立重點突出、簡潔明了的扶持政策,力求看得懂、記得住、易傳播,實現在全國政策體系中強有力的顯示度和影響力。
亮點1
做“減法”
聚焦“創新”力求簡便易行
如何做到有效管用、簡便易行?對此,海珠創新島十八條另辟蹊徑,做起“減法”,以實現實施效果的乘法效應。
目前,創新島是海珠的核心定位,也日漸成為該區的區域新形象。海珠創新島十八條緊扣“創新”二字,力求提升該政策在全國的顯示度和影響力,能被“一眼看到”。
為解決很多好政策“養在深閨人未識”、淹沒在眾多政策條款中不為人所知的問題,海珠創新島十八條在政策數量上大做“減法”,將創新創業的全過程中所需的政策扶持,刪繁就簡,最后“濃縮”為創新企業、新興產業、創新載體、創新平臺、創新資本和創新人才六大類獎勵,力求看得懂、記得住、易傳播。
“做減法”也意味著更聚焦。該政策堅持“好鋼用在刀刃上”,力求每一條政策在國內都是領先的,體現對產業的選擇和扶持,真正突出政策的引領效應,最終實現“乘法”效應。
在扶持對象上,該政策突出扶大、扶優、扶強,提高對于重大總部企業、重點區域、重大項目的獎勵門檻和獎勵力度,通過集中財力和提升效率,讓頭部企業能發揮好產業帶動力和虹吸效應。
在產業選擇上,該政策根據《海珠區產業發展規劃(2018—2035年)》,重點扶持海珠區五大主導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科技服務、高端商務、現代商貿會展和文化旅游,突出對于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鼓勵與導向。
目前,海珠創新島已初步形成“一區一谷一灣”的創新布局,即琶洲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以下簡稱“琶洲試驗區”)、中大國際創新谷、海珠創新灣。此次,該政策在空間選擇上也同樣聚焦“一區一谷一灣”,如為“一區一谷一灣”的產業用地企業設立專項扶持,避免“撒胡椒面”,以實現產業集聚發展。
“從整體上來說,海珠創新島十八條緊扣最新經濟形勢和產業布局,時效性和針對性非常強?!焙V閯撔聧u十八條制定團隊相關負責人說。
亮點2
做“加法”
增量貢獻獎上不封頂
做“減法”的同時,海珠創新島十八條也在扶持力度上做起“加法”。與“減法”力求簡便易行的思路不同,“加法”要求有的放矢。
增量貢獻獎上不封頂是海珠創新島十八條的一大亮點,也是做“加法”的直觀體現。增量貢獻獎上不封頂,這意味著企業對海珠區作出的社會經濟貢獻越多,能夠得到的獎勵也越多,企業將與海珠一起共享發展成果。
此前,海珠創新島十八條制定團隊在調研時發現,不少政策在重獎新落戶企業時,常忽視存量企業,被詬病“忘了老朋友”。而也有政策以稅收為導向,往往造成對頭部企業“錦上添花”有余,對中小企業“雪中送炭”不足。
對此,海珠創新島十八條以增量貢獻為標準,兼顧了穩定存量和挖掘增量。例如,海珠創新島十八條在獎勵總部企業時規定,對新落戶的區總部企業,符合條件的,連續3年給予落戶貢獻獎,并分3年給予累計最高100萬元的辦公場地租金補助。同時,也規定對存量的區總部企業,符合條件的,最高根據其對本區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增量的50%給予貢獻獎。這意味著,一家達到條件的總部企業,不僅在落戶時可獲得相應獎勵,以后在海珠持續創新發展,也將持續得到獎勵。
針對“一區一谷一灣”,海珠創新島十八條也在政策扶持上做 “加法”,凸顯政策的疊加效應。以琶洲試驗區為例,新政策除了按條件和要求,保障并供給好廣州市最寶貴的臨江一線產業用地以外,還鼓勵總部企業在琶洲地區落戶集聚,大幅提高資金獎勵標準,提供醫療、教育、交通、戶口等配套資源的有效長期供給。
同時,緊扣產業發展規劃,海珠也將在琶洲試驗區打造若干專業服務基地,支持法律服務、會計、審計、稅務、廣告、人力資源等專業服務業企業落戶琶洲試驗區,給予較大力度的資金獎勵和租金補貼,推動完善產業支撐服務體系。
亮點3
多“首創”
全市首獎科創板、首創創新研發獎勵
創新意味著破解前人沒有破解的難題,作出前人沒有過的貢獻。海珠創新島十八條也勇于先試先行,多項制度屬于全市首創。
去年11月,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對此,海珠創新島十八條也迅速出手,在廣州市首創科創板上市獎勵。該政策提出,對于在科創板上市的本區公司,最高可獎勵350萬元,以政策大紅包鼓勵和引導企業搶抓科創板戰略機遇。
為何在廣州全市首獎科創板企業?緊跟趨勢之外,更因為適合科創板的企業也正是海珠急需的企業。上交所在推薦指引通知中明確,保薦機構應當優先推薦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如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生物醫藥等行業的科創企業,這正與海珠區的產業發展規劃不謀而合。
除了以真金白銀支持科創型上市以外,海珠創新島十八條還首創創新研發獎勵,支持各類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其他組織開展產學研聯動為創新創業注入新動力。
“對于和海珠區協議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科技創新平臺,通過考核指標后,最高能拿到1000萬元獎勵?!焙V閯撔聧u十八條制定團隊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廣州全市力度最大的創新研發獎勵政策,其有利于構建多主體協同、全方位推進的研發創新方式,全面提升海珠區創新動力。
對科技金融和創新研發的獎勵也是海珠以往政策的一脈相承。去年年初,海珠區先后針對科技初創企業和風投機構,出臺全國首創的“集中性投資后補助資金池”政策和全市扶持力度最大的風投集聚區發展政策,旨在解決科技初創企業融資難、成本高、周期長等問題,得到企業廣泛關注。這一政策也在海珠創新島十八條中得以保留和優化。
目前,中國首個風險投資大廈已在琶洲保利天幕廣場掛牌,落戶在這里的風投管理機構最高可以獲得3300萬元的管理規模獎勵。去年,國際聯合研究院、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廣州創新中心等一批海內外知名科研創新項目相繼落戶海珠。
“未來,海珠區作為中心城區的品質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創新氣質也將得到進一步彰顯?!焙V閰^區長李海洲說。
亮點4
重人才
產業精英評定“市場化”
針對人才這一創新創業的關鍵一環,海珠創新島十八條也奉上了一份“支持創新人才集聚”的獎勵大禮包,打出人才政策“組合拳”。除了資金獎勵,在制度創新上,“CSO首席服務官”(專人專責為企業提供全流程、全生命周期企業服務)也會為每一位被引進的人才提供“戶口+公寓+住房+學位+醫療+交通”的一攬子安家服務。
海珠創新島十八條在人才獎勵的部分,包含了對“產業領軍人才:杰出領軍人才、名家巨匠;產業精英:戰略性新興產業急需人才、總部企業高級管理人才、金融高級專業人才、成長型創業人才和初創型創業人才”等兩大類七小類人才的獎勵計劃,力求讓人才進得來、留得住、過得好。
針對“什么是人才”這一見仁見智的問題,海珠創新島十八條也大膽“放手”,推動產業精英評定“市場化”。
海珠創新島十八條制定團隊相關負責人表示,政府眼中的人才與企業眼中的人才未必一致,企業需要什么人才企業自身最清楚,所以新政策在人才評定上選擇相信企業,由企業自主評定、申報,而受理部門負責好材料審查。
對人才的重視也體現在“切蛋糕”方式的改進上。如對產業精英所在企業獲得的貢獻獎“大蛋糕”,至少有一半都被“切”給人才,讓人才共享發展成果。
同時,在人才服務上,海珠區定制了由“戶口+公寓+住房+學位+醫療+交通”六大件構成的“安居樂業大禮包”,涵蓋生活方方面面,確保人才能夠安心工作沒有后顧之憂。其中,不少制度是廣州全市獨有,如產業領軍人才的教育保障不設名額限制、按需分配,區衛生健康局專門組建新部門、為企業做好貼身健康保健服務,交通保障方面的廣州車牌補貼等。
亮點5
產業招商
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招商引資
海珠創新島的發展離不開產業招商的招商引資、招才引智。
近來,海珠區招商增量逐步顯現,經濟活力穩步提升。2018年,海珠區新引入77家優質企業,其中包括8個世界500強投資項目和16個中國500強投資項目。海珠區產業招商團隊在工作中發現,除了政府引領作用的發揮,越來越多的招商項目是在各類社會力量的參與下成功引進的。
一個典型的案例是,中石油天然氣銷售南方總部落戶海珠就是由專業招商機構提供、海珠區產業招商團隊跟進,最終實現了成功落地。2018年,這家公司實現近300億元工業產值,成長為廣州市排名前20的工業領軍企業。
總結以往經驗,此次,海珠創新島十八條新設招商平臺獎勵,各類社會專業機構和區內已落戶企業每引進一家符合條件的優質企業,最高能夠享受600萬元的資金獎勵,借全新的招商激勵制度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招商引資,以提升產業招商效率與質量。
海珠創新島十八條制定團隊相關負責人表示,優質項目的引進,既要發揮政府的作用,也要調動活化利用社會力量,實現協同、借力、借資源招商。海珠區希望借《外商投資法》的出臺,加大國際化產業招商力度,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到海珠區發展,打造國際化的創新島。
■一線案例
打通政策申報
“最后一公里”
新政申報可一窗對外一口受理一鍵申報
“以前部分政策獎勵申報繁雜,有的企業為了避免麻煩甚至愿意舍棄?!焙V閰^投促局的工作人員表示,如今這一情況將成為歷史,他們將實行“一窗對外、一口受理、一鍵申報、網絡流轉、集成服務”的辦理方式,以保證海珠創新島十八條發布的好政策可落地、可兌現。
具體來說,海珠區在新政發布的同時,將同步推出海珠創新島十八條的專項申報APP和海珠區產業扶持政策申報服務平臺,統一政策宣傳、申報、受理、解答、兌現等全方位渠道,實行“一窗對外、一口受理、一鍵申報、網絡流轉、集成服務”的辦理方式,打造個性化、便利化、懂企業的營商環境,讓政策申報不再繁雜。
“電腦端的平臺是為了方便提交電子材料,手機端的平臺是為了方便實時查詢進度?!睋V閰^投促局的工作人員介紹,企業可以通過網站、微信服務號瀏覽產業政策、接收精準推送、實時申報及查詢狀態,后續補充材料都在網上進行,通過后臺實質審核后,再去統一窗口遞交紙質材料。
此外,服務平臺上還設有CSO首席服務官“集成超市”,細分為首席服務官、首席工商官、首席稅務官、首席建設官等,企業留言或電話咨詢后,服務官會在24小時內予以回應。后期,服務平臺還將探索增加重點樓宇與園區、法律咨詢顧問等對接通道。
“確實很方便!”小吳是海珠區一家電商平臺公司的會計,她試用服務平臺后表示,注冊登錄服務平臺后,以往政策繁雜的十幾個申報過程,現在只需通過一臺電腦即可完成全流程的操作。
目前,該服務平臺已搭建完畢,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運行,將在4月3日召開的2019廣州國際投資年會海珠分論壇上正式上線?!昂罄m還將制作微信小程序版本,屆時一部手機即可完成政策申報?!焙V閰^投促局的工作人員說。
■熱點問答
海珠創新島十八條制訂團隊:
打造懂市場、
懂企業、有溫度、
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問:海珠創新島十八條制訂有何背景?解決了哪些此前政策存在的問題?
答:目前,海珠區正按照“老城市新活力”和“出新出彩”的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科學發展和高質量發展,踐行新發展理念,聚焦海珠創新島核心定位,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面加快現代化中心城區建設,將海珠區打造成“兩個重要窗口”的一顆明珠。
為海珠創新島建設給予政策支持,海珠創新島十八條籌謀已久,海珠區委、區政府調動了區委組織部、區科技工業商務和信息化局、區投資促進局等13個職能部門的力量,充分聽取企業意見,歷時半年時間精心修改推出。
在制訂政策和調研企業的過程中,海珠區根據以往的政策“短板”對癥下藥。原有的政策較為零散,涵蓋面雖廣,但效用不高;條文雖詳細,但較為繁瑣;申報流程雖清晰,但略顯復雜。為了進一步打造懂市場、懂企業、有溫度、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構建重點突出、簡潔明了的扶持政策,全區13個部門重構原有政策體系,濃縮成現有的18條。政策突出“創新發展”這一主題,同時,高標準扶持琶洲試驗區,把創新平臺放在突出位置,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創新中心。
問:海珠創新島十八條在增量貢獻獎上不封頂,出于哪些考慮?
答:增量貢獻獎上不封頂是海珠創新島十八條的一大亮點,此前不少政策追求“最高”的噱頭,部分金額設置過大,存在難兌現的風險。海珠創新島十八條根據海珠區的實際情況,增量貢獻獎以增量為標準,從增量中切“蛋糕”獎勵企業,保證了可落實,避免了開“空頭支票”,上不封頂也充分地調動了新落戶企業和存量企業的積極性。
此外,海珠創新島十八條中的不少政策也是在廣州全市先試先行,都是圍繞“創新”二字制訂的,非常聚焦。同時,海珠創新島十八條所涉獎勵補助的受理、兌現由區投資促進局負責,對于很多企業來說,它們只需對接這一個部門即可,后續政策申報的配套也將越來越完善。
上一篇:關于開展 2019年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園區申報工作的通知 下一篇:關于申報2019年度工業企業技術改造事后獎補(普惠性)資金的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