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22家粵企因何入選“小巨人”? 您的位置:首頁 - 公司動態 - 行業資訊
不久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全國共計248家企業上榜,其中廣東有22家企業入選,約占全國總量的9%,一時間備受關注。
尤其是在6月下旬舉行的第十六屆中博會上,不僅設置“專精特新”展區,舉辦“專精特新”新品發布會,還在2019年中小企業日大會上現場宣讀首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邀請優秀企業代表分享創新發展經驗。
那么這22家粵企因何入選首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入選后又能為企業發展帶來什么?對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又有何影響?近日,本報記者通過深入采訪,試圖為以上問題尋找答案。
特點??
創新能力強,細分市場“隱形冠軍”
所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工作的通知》中,明確解讀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的佼佼者,是專注于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的排頭兵企業。工業和信息化部計劃利用三年時間(2018-2020年),培育600家左右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對標要求,梳理廣東入選企業發展情況,就會發現這些企業都是所在細分市場的行業“隱形冠軍”,注重創新,掌握核心技術。
比如,廣州方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國產電磁屏蔽膜龍頭,首次打破境外企業的行業壟斷。目前,該公司的電磁屏蔽膜業務規模位居同行業國內第一、全球第二,2018年在中國和全球電磁屏蔽膜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33.42%和19.60%,其產品先后獲得華為、小米、OPPO、VIVO、三星等知名終端品牌認可,進入其供應鏈清單。
該公司負責人蘇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核心技術始終是中國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法寶,未來方邦將堅持科技創新,腳踏實地做研發,爭取拿下更多市場份額,填補更多國內高端通訊材料領域空白。
另一家入選名單的企業廣州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發首臺國產質譜儀,多項質譜技術及產品填補了國內甚至國際行業空白。據悉,目前該公司的技術和產品已在國內200多個城市得到應用,并且出口到美國和德國,創造了中國大型尖端科學儀器首次出口歐美的歷史。
此外,專注于工業機器人領域的深圳眾為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國內市場上工業機器人出貨量排名中,是唯一一家進入前十的國產機器人品牌,在SCARA機器人單品類中,位居前三,連續四年列國產品牌第一?!澳壳?,我們主要聚焦一些細分行業,尤其是新興行業進行重點研發開拓,努力向更快、更穩、更準方向發展?!痹摴鞠嚓P負責人表示。
分布??
聚焦新興產業,六成入選企業來自廣深
從行業分布來看,入選首批專精特新“小巨人”的22家粵企,多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針對新材料、工業機器人、智能制造等領域的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和關鍵基礎材料進行創新攻堅,并取得不俗成果。
比如新材料領域的廣東先導先進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從事砷化鎵(GaAs)、鍺(Ge)和磷化銦(InP)等半導體材料的研發生產加工,其產品具有高功率密度、低相位噪聲、高線性度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手機通訊、雷達、衛星通信等領域,產品遠銷東南亞及歐美市場。
汕頭市貝斯特科技有限公司則是薄膜用功能性母料的專業供應商,產品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目前公司母料年產能近萬噸,產品覆蓋抗靜電、防粘、增爽滑等多項功能應用,其中BOPP高端抗靜電和防粘結母料占據國內60-70%的市場份額。
從區域分布來看,有近六成入選企業來自廣州、深圳兩市,其中深圳有8家,廣州5家;同時,珠三角城市惠州2家,中山、肇慶各1家;其他5家則分布在粵東粵西粵北部分城市,其中汕頭有2家,湛江、清遠、揭陽各1家。
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副局長葉定達看來,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專注于細分市場,聚焦主業,不斷提升創新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在改善經營管理、提升產品質量、實現創新發展方面發揮著示范帶動作用。
對廣東而言,一方面需要結合實際研究制定專精特新評價體系,建立動態企業庫,做好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培育和認定工作,推動更多中小企業成長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另一方面,更需要不斷加大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培育和支持力度,助力已入選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早日成長為行業龍頭,變身真正的“巨人”企業。
上一篇:廣東省2019年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認定項目申報 下一篇:2019年度東莞市自動化改造項目申報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