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防汛:從治水到“智水” 您的位置:首頁 - 公司動態 - 專利服務
“1小時下了北京半年的雨”“1小時降雨量相當于倒下100多個西湖”……進入“七下八上”主汛期,河南鄭州等地遭遇特大暴雨,刷新了人們對于洪澇災害的認知?!爸螄戎嗡?, 防洪減災雖然是個古老的話題,但氣候變化、極端天氣仍在不斷帶來新問題。我國在防洪減災方面積累了哪些成功經驗,新時期“治水”出現哪些新變化?就這些問題,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專訪了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減災中心(下稱減災中心)洪水管理與影響評價研究部主任李娜。
從控制洪水到洪水管理
“河南省7·20暴雨洪澇形勢演變及災害風險分析”“河南省新鄉市洪澇災情遙感監測”“河南省7月21日14時-23日2時中小流域洪水危險性分析”——7月20日、21日河南多地遭遇特大暴雨當日,減災中心運用自主研發的技術開展遙感監測,進行洪水計算與危險分析,形成了多份報告供政府部門決策參考。
“這是我國洪水風險管理多年研究與實踐的成果之一?!崩钅冉榻B,經過70多年努力,我國已初步建成了較為有效的防洪減災體系,在法律法規、防洪組織、防洪工程及監測、調度、預報、防汛應急保障以及洪水風險管理等方面都取得顯著成就。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就以治理大江大河為重點,以加強工程建設為主,興修水庫、防洪排澇工程,建設蓄洪區,形成了一定的防御能力,目前我國防洪工程設計、施工、管理和建設均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同時在非工程措施方面,建成了集信息采集、傳輸、處理、存儲、服務為一體的預警預報服務系統,先后出臺了相關法律法規、方案預案,防汛減災工作逐步規范化。
1998年長江、松花江大水后,我國“治水”思路開始從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轉變?!胺篮楣こ探ㄔO的主要目標是增強調控洪水的能力,洪水管理更加注重規范人的行為,實現人和洪水共處,包括禁止侵占河道,維持河道的行洪能力和生態環境功能等?!崩钅冉榻B,從2013年起,水利部逐步開展一項基礎性工作,編制了全國約50萬平方公里重點地區的洪水風險圖,為推進風險管理提供了依據和支撐。
正是在此背景下,減災中心針對洪災風險研究了洪水模擬與分析技術、洪水影響與損失評估技術,自主研發了洪水風險分析軟件,實現了洪澇全過程耦合計算、洪水危險性特征分析及洪水風險識別和評估。
從工程建設到“智慧流域”
無論是防洪工程建設還是預警預報管理系統,其中科技創新都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目前,一大批擁有知識產權的創新技術在防洪減災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以減災中心為例,李娜介紹,減災中心以洪水風險分析方法為核心,建立了相應的數學模型,形成了完善的防洪減災技術工具體系,建立了洪水預報預警系統、防洪調度系統、防洪決策支撐系統、洪水分析系統、洪水風險分析系列軟件、洪水風險圖編制系統等,在全國范圍內陸續得到推廣應用。目前,減災中心研發了多元下墊面信息無人機快速獲取新技術、河湖水系岸線天地一體化遙感監測技術、山洪災害氣象預警技術、基于精細洪澇模型的城市洪澇預警調度平臺等關鍵技術,擁有20多件發明專利。
隨著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快速發展,今年水利部作出了“智慧流域”防洪體系建設的重要指示,將在“預報、預警、預演、預案”方面進行探索,為更為科學化、精準化的決策提供支撐。
“‘智慧流域’是未來科技治水的方向?!崩钅冉榻B,“智慧流域”首先要將全流域的水情、地形、工程等各種因素在地理信息系統實現數字化,再利用水文學、水力學等數學模型,精準模擬洪水運動規律,預測洪水的影響,盡可能將損失降到最低。
從緊急避險到居安思危
今年,河南鄭州、新鄉、開封、周口、洛陽等地共有10個國家級氣象觀測站日雨量突破有氣象記錄以來歷史極值?!斑@種特大暴雨災害,遠超現有防御能力。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在不斷刷新人類對洪澇災害的認知?!崩钅缺硎?。
從全球看,極端天氣也愈發頻繁。6月下旬,美國西部和加拿大的罕見高溫帶來了難以撲滅的山火,暴雨引發的洪災已在德國、比利時等歐洲國家造成人員傷亡。
“應對極端天氣帶來的影響,需要進一步提升應急預案的科學化和精準化。既要做好常規的流域大洪水的防御工作,也要關注極端事件,比如超標準降雨的專門預案?!崩钅冉榻B,去年水利部已經要求所有大江大河和重要支流、有防洪任務的縣級以上城市都要編制超標準洪水的防御預案,做好超標準洪水的防御工作。面對多發的極端天氣事件,各城市也要居安思危,加強洪澇風險管理。
“未來,防洪減災要更加規范人的行為,同時要提升各行各業對洪澇災害的認知能力,提升風險意識,運用先進技術,以推動更有效的組織管理和措施?!崩钅冉ㄗh。
上一篇:習近平給"國際青年領袖對話"項目外籍青年代表回信 下一篇:這些“奧運口罩”竟是“山寨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