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媒體班探訪上海:版權貢獻率提升 您的位置:首頁 - 公司動態 - 行業資訊
從原來僅僅關注圖書、報紙、期刊、音像制品等新聞出版行業的狹義的版權工作思路,擴大、延伸到出版發行、廣播影視、文化藝術、創意設計、軟件與互聯網信息服務等所有核心版權領域——上海市以促進全市版權產業發展為目標,構建了較為完善的版權產業體系。今年8月初,由國家版權局主辦、中國新聞出版報社承辦的2014年版權相關熱點問題媒體研討班一行來到上海,近距離探訪了多家有代表性的版權企業。
近年來,版權產業在城市經濟中的比重持續上升,戰略性支柱產業的作用也更加明顯。在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進程中,版權產業已成為上海轉型發展的重要引擎。
據上海市版權局副局長蔡紀萬介紹,為確保版權產業健康持續發展,上海市加強研究,率先出臺地方性規章辦法,以利于產業發展為準繩,先后出臺了《上海市著作權管理若干規定》《上海市版權公開交易管理辦法》《上海市著作權合同備案辦法》等一系列的地方性法律規章和文件,進一步為版權產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
在上海市統計局、上海海關及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分局的支持下,上海在全國率先發布《上海版權產業報告》,持續系統地研究上海版權產業發展狀況,為產業發展提供數據分析和模式指導,為制定產業政策提供理論依據。上海市深入開展版權產業調研,近距離觀察上海版權產業發展的主要優勢、主要問題,提出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解決方案。
助推版權產業需要資金扶持,上海市從2012年起實施作品登記零收費,解決了登記的瓶頸問題;又從強化技術支撐、提升服務質量兩方面入手,完成“作品版權登記保護應用平臺”一期的研發和試運行。2012年,上海作品登記數量達到70641件,實現跨越式發展,去年,登記數量實現增長10%的計劃目標,達到82563件。
為進一步鼓勵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加強軟件知識產權保護,促進軟件產業發展,上海市版權局和上海市財政局對凡在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完成軟件著作權登記的,且注冊登記在本市的法人、其他組織以及具有本市戶籍或居住證的自然人給予資助。
在版權公共服務方面,上海市版權局以版權處為主體,服務中心、版權協會為兩翼,集聚服務資源,致力于打造一個集數字版權登記、版權糾紛調解、版權代理、版權綜合信息發布等不同版權服務類型于一體的集成式上海版權公共服務專業平臺。在各文化創意、數字出版、軟件等版權相關產業集聚的園區、企業,他們探索成立了版權服務工作站,真正貼近服務所在區域的版權企業,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2012、2013年上海市版權局共評選出40家版權示范單位和示范園區(基地),為全國版權示范城市、示范單位和示范園區(基地)的評選建立“蓄水池”,也對優秀版權項目起到了“孵化器”的作用。
在探索版權產業治理新機制方面,上海版權糾紛調解中心成為全國首家和法院進行訴調對接的專業機構,實現了版權調解、訴訟、仲裁三者的有效銜接,進一步保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為著力解決互聯網企業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版權利益問題,他們在實踐中摸索確立了他律與自律相結合的網絡版權管理模式。引導本市重點網絡公司簽署上海網絡版權自律公約,通過自律公約機制,成員企業紛紛開展形式多樣的版權合作,逐步形成互利共贏、良性競爭的局面。
在各方努力下,上海版權產業發展迅速,各項指標顯著提升,產業發展總體態勢良好。根據日前公布的《上海版權產業報告》顯示,上海版權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漸突出。2010年到2012年期間,上海版權產業的增加值從1821.43億元上升到2184.70億元,占當年上海GDP的比重從10.61%上升到10.83%。其中核心版權產業的增加值從1104.85億元上升到1344.07億元,占當年上海GDP的比重從6.44%上升到6.66%。在促進就業、商品及服務貿易進出口等方面,版權產業的貢獻也越來越大。(方圓)
上一篇:海關在郵遞快件渠道開展知識產權重點執法 下一篇:福鼎白茶成為國內首個冠名動車組的茶葉商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