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聯系惟恒 在線咨詢 在線下載

專家:美國公司4億元買復旦藥物專利可能會轉手再賣 您的位置:首頁 - 公司動態 - 惟恒案例

專家:美國公司4億元買復旦藥物專利可能會轉手再賣

發布時間:2016.03.24 新聞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原標題:復旦藥物專利緣何賣出億元天價?

  新聞背景

  近日,復旦大學與美國滬亞(HUYA)公司在上海達成協議,該校將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用于腫瘤免疫治療的IDO抑制劑許可給滬亞公司。根據協議,該公司將采用分階段付款的方式向復旦大學支付累計不超過6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24億元)的專利許可費。一時間,這一專利許可案例引起了各界的高度關注。

  針對復旦大學抗腫瘤藥物的專利許可,人們的視角大多聚焦在6500萬美元上,而忽略了許可中采用的是里程碑付款方式。其實,此次復旦大學進行專利許可還有更多值得解讀的內容,下面筆者就聊一聊該案中專利那些事兒。

  許可專利為何物

  被許可物IDO抑制劑究竟為何物?通俗來講,它就像開啟人體免疫系統的“門禁卡”,有了這張卡,免疫系統的執法大隊就會放過你,沒有就要消滅你。比如,胎兒之于準媽媽也相當于異物,為什么免疫系統沒有排斥他?因為是親生的,所以系統自動配發了一張“至尊門禁卡”。這是造物的神奇。但是,一部分癌細胞也偽造了一張“門禁卡”,所以免疫的哨卡發現不了,也就抓不到它。于是,這就需要IDO抑制劑識別“偽”門禁卡,吹響剿滅癌細胞的號角。

  不過IDO抑制劑并不孤單,因為還有一群類似機理的其他靶點(PD-1、PD-L1、CTLA-4)的免疫哨卡抑制劑。所以這就需要研發者考慮技術路線的競爭性問題了。

  目前來看,其他靶點的藥物研究更為順利,有3種藥品已經上市,另有3種藥品已經進行臨床三期,勝利在望,其研發、生產者不乏默克、施貴寶、羅氏、輝瑞這些大藥廠。但是,IDO抑制劑并沒有被放棄,比如,羅氏正在研究的GDC-0919(NLG919)就是2014年從NewLink公司收購的,當時收購價首付1.5億美元,里程碑付款超過10億美元。這樣看來,復旦大學IDO抑制劑專利許可費也算是“小巫見大巫”了。

  筆者經過專利文獻檢索后發現,該專利許可案中這件專利的權利人、復旦大學教授楊青提交的專利申請并不多,其PCT國際專利申請只有1件,其圍繞10個化合物進行了權利保護,而且只是在小鼠試驗中發現這些化合物具有IDO抑制活性。這么說來,這些化合物離成藥還有較長的路要走。因為,即使這些化合物目前具備各種優點,也只能算是小學階段的“優秀學生”,后面的一道道測試就像大考一樣等待著它們。

  買方意圖是什么

  據媒體報道,楊青的課題組“在國內率先表達并純化了重組人IDO酶,建立了酶活檢測體系和IDO抑制劑篩選平臺”。這么看來,滬亞公司不僅獲得了專利許可,很可能還購買了篩選平臺的技術秘密,或許這才是此次專利許可具有巨大價值的地方。

  在技術交易過程中,專利和技術秘密只是載體,如果僅僅按照技術本身的價值估價,那么賣方一定會吃虧。只有賣方搞清楚買方的真正意圖,才有可能喊出高價。那么,滬亞公司的真正意圖是什么?

  滬亞公司并不出名,其在全球共有10個專利族的相關專利申請。其中一個在研藥是硫酸舒欣啶,合作單位是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和復星醫藥。此外,滬亞公司在中國的第一單生意是2007年從微芯生物購買的一種化合物的海外專利許可。綜合來看,筆者認為,滬亞更像是靠中國的科研資源和專利許可經營的公司。

  誠然,滬亞公司購買IDO抑制劑的有關專利正是因為相關技術具備較好的發展前景,但是,據筆者分析,該公司的研發實力很可能“消化”不了。所以滬亞公司可能的意圖就是繼續對外許可,將相關專利許可給其他醫藥企業。如果抗癌藥是相關醫藥企業的戰略方向,那么知識產權戰略就應該符合企業戰略。通過進行專利許可,試探IDO抑制劑領域的水深,或許正是這些醫藥企業的真正意圖。(韓清川)


本文共分 1
分享到:
上一篇:疫苗大國如何跨越專利鴻溝?
下一篇:解讀《國務院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⑦
在線客服
亚洲精品自拍aⅤ在线|51精品国产人成在线观看|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第一区|99久久er这里只有精品|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