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聯系惟恒 在線咨詢 在線下載

新經濟形態下企業知識產權風險及防范 您的位置:首頁 - 公司動態 - 惟恒新聞

新經濟形態下企業知識產權風險及防范

發布時間:2017.04.20 新聞來源:廣州惟恒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版權登記 知識產權顧問 高新科技/產學研項目申報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我國要“加快發展新經濟”,而新經濟的本質是創新經濟。在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發展背景下,企業雖然也需要知識產權,但相較于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背景下的企業競爭則更多是科技創新競爭,而科技創新競爭主要體現在知識產權方面,所以新經濟形態下,知識產權如何更好得獲得、運用、管理及保護于企業而言更為重要。

  由于受傳統財富觀念的影響,很多企業對有形資產情有獨鐘,反之對無形知識產權卻不愿等同視之,本文筆者在論述新經濟形態下企業知識產權風險及防范時,會穿插一些真實案例,繼而更好得給企業帶來警示作用。

  一、知識產權風險如影隨形

  知識產權具體類型主要包括商標、專利、商業秘密、版權等,每種類型自權利產生,到后期運用、管理及保護,風險均會如影隨形。本文對知識產權風險并不面面俱到,主要探討企業常見知識產權風險類型,進行重點闡述,并提出相應防范方案。

  (一)商標風險

  1、商標搶注風險

  首先,商標在國內被搶注的風險。2011年1月21日微信1.0測試版發布,而在此之前他人已于2010年11月12日向商標局提交了三件“微信”文字商標注冊,到此為騰訊后續商標注冊帶來極大障礙。

  其次,商標在海外被搶注的風險。近年來,眾多中華老字號在海外被瘋狂搶注,如王致和在德國被搶注,狗不理、同仁堂、少林寺在美國,五糧液在韓國等悉數被搶注。在經濟全球化,萬物互聯的當下,承載著商品或服務商譽的商標若為他人所搶注,企業前期再多的廣告宣傳多將付諸東流。

  2、商標侵權風險

  2015年4月,小桔科技因使用“滴滴打車”商標與他人“嘀嘀”文字商標近似而被訴8000萬;2016年11月,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因使用“今日頭條”商標與他人“頭條”近似而被訴1億元。

  且不說上述案件結果如何,當企業遇到這些糾紛,首先案件最終結果的不確定性會影響到企業的經營決策,其次,時間與金錢的成本支出也是是相當大的。在國家不斷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背景下,知識產權賠償額度節節攀高,如果此類糾紛放在一些初創型企業身上,謂之重創,也言之不為過。

  (二)專利風險

  近兩年摩拜單車著實火了一把,但2017年3月份,該企業卻因專利侵權被他人起訴到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對于這類快速發展中的互聯網企業,此次專利糾紛有可能對公司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甚至有可能影響其融資計劃。時間的鏡頭再推到2014年,國內風頭正盛的小米手機,在進軍印度市場時,卻被愛立信盯上因專利侵權要求停止銷售,這也是專利儲備薄弱的結果。

  在商業模式不斷顛覆的同時,企業應該擁有自己的專利儲備,做到進可攻退可守,手中有了專利,一來享有合法市場壟斷權,二來同行若有意起訴你侵權,也會因你的專利儲備而顧慮重重。

  (三)商業秘密風險

  大數據時代,企業因戰略經營需要,很多技術或經營信息不宜申請專利,而以商業秘密形式進行保護。但商業秘密最大的缺陷是一旦公開即為公用,企業就不再擁有任何競爭優勢。當前商業秘密泄露多半是因為員工離職另起爐灶而產生。如近期在成都發生的成立僅一年的成都馬上到科技有限公司被其總經理的前東家成都藍馬快遞有限公司以侵害商業秘密為由告上法庭,要求前者等三名被告賠償3100萬侵權損失。

  商標秘密糾紛除訴訟輸贏風險外,有時即便贏了訴訟,獲得的也僅僅是個案賠償,但因商業秘密被披露公開,而失去了企業長遠發展根基。

  二、知識產權風險如何拒之門外

  (一)商標風險防范

  首先,針對商標搶注風險,尤其對于創新創業型企業,在核心商品或服務類別上,盡早申請注冊商標,而不需等到產品全部完成。后期根據企業發展情況,擴大保護注冊類別。尤其是在新經濟時代,企業品牌知名度極有可能短期迅速知名,這時就應該考慮擴大注冊類別。一是可以將主商標在關聯的商品或服務類別上注冊;二是根據企業國際發展計劃,及時將主商標進行海外申請注冊。

  其次,對于商標侵權風險,企業無論是在商標注冊階段,還是實際使用階段,都應請專業人士進行有效商標檢索,避免企業所使用商標與他人已注冊商標構成近似,否則一旦被訴商標侵權,在主觀性較強的商標近似判斷結果出來前,企業對于商標的使用會陷入進退兩難境地。

  (二)專利風險防范

  近兩年,華為公司在專利發展方面不再讓國人感覺道德劣勢,2016年5月,與蘋果公司簽署專利交叉授權協議;2017年4月,三星因專利侵權法院一審判決賠償華為8000萬。所有這些風光,都是這些年華為因專利被動挨打的滄桑。筆者認為,如今華為公司能夠在同行業專利技術領域如些硬氣,很大程度因其專利儲備在做支持。

  創新性企業在項目研發階段,在充分了解本領域技術動態信息的基礎上,對于具有創造性的發明創造,均應提早進行專利申請。一旦產品研制上市,上市前一定得進行防止侵權專利檢索,防止自己的產品落入他的專利侵權保護范圍,引發專利侵權訴訟。專利申請的結果是企業擁有自己的專利儲備,進可訴他人專利侵權,要求停止侵權清理市場,同時獲得賠償;退可避免專利侵權訴訟,因為當下很多企業產品很難做到獨善其身,他人的產品中很可能會有自己的專利,其在決定起訴自己專利侵權時也會慎重考慮。

  企業專利儲備方面,尤其需要強調的是商業模式的可專利性。有人說,當前市場的競爭,不再是產品與服務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的競爭,此觀點是否偏激,我們在此不論,但凸顯出商業模式對企業的重要性。所以對于創新型企業而言,如果自己的商業模式具有顛覆性,為防止他人抄襲模仿,根據2017年4月1日新修改實施的《專利審查指南》,對于含有技術特征的商業模式、商業方法,企業也可申請專利。

  (三)商業秘密風險防范

  筆者認為企業商業秘密防范保護保護,至少應做到如下幾方面工作:

  1、建立健全企業管理組織和相關制度,適時成立專門部門制訂保密規章制度,具體制度內容至少需要考慮商業秘密范圍、商業秘密檔案管理、商業秘密保密義務、相應處罰等。

  2、加強對商業秘密及其載體的管理。首先,只要是企業自主研發的技術、自主制定的經營策略,都可以作為商業秘密來保護。其次,確定商業秘密的密級。從企業保密防范的原則來講,劃分和確定商業秘密密級,有利于商業秘密的分級管理,有利于突出重點、確保企業核心秘密的安全。最后,加強涉密文件的管理。

  3、加強對涉密人員的管理,尤其是加強員工保密教育,健全員工人事資料,與員工簽訂保密協議,并規范離職員工管理。

  4、規范供應商和客戶等第三人的管理。企業與第三人簽訂的保密協議中應清楚地表明企業對于有關文件享有的所有權,以及有關文件及其包含信息商業秘密特性。

  專利商標也好,商業秘密也罷,以及因文章篇幅原因未能提到的企業其他知識產權問題,企業應該充分重視起來。在此筆者建議企業認真研習并貫徹2013年3月1日起實施的《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GB/T 29490—2013)標準,同很多企業做質量認證管理體系道理一樣,該知識產權管理規范標準是對企業立項、研發、生產、銷售進出口、售后等各環節知識產權管理提出具體要求,以避免企業因知識產權而帶來經營風險。筆者相信,如果企業真正能夠貫徹落實該標準,其自身知識產權申請、運用、管理及保護定將會上升一個新臺階。
本文共分 1
分享到:
上一篇:站風口前需過專利關
下一篇:著作權“拆分”:具體包含了哪些權利?
在線客服
亚洲精品自拍aⅤ在线|51精品国产人成在线观看|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第一区|99久久er这里只有精品|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