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聯系惟恒 在線咨詢 在線下載

如何規制互聯網環境下的不正當競爭? 您的位置:首頁 - 公司動態 - 惟恒優勢

如何規制互聯網環境下的不正當競爭?

發布時間:2018.08.14 新聞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近日,由“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聯盟主辦的“互聯網環境下的不正當競爭訴訟救濟路徑”專題研討會在北京召開。與會者就“奇虎訴搜狗不正當競爭案”和“58網站抓取奮韓網信息不正當競爭糾紛案”為例展開研討。

知識產權出版社副總經理李程指出,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頻繁發生,包括無正當理由屏蔽廣告、設置不合理的Robots協議、惡意軟件沖突、惡意風險提示等,不僅侵犯了競爭者和消費者的利益,還帶來了一系列的法律挑戰。與傳統不正當競爭行為相比,規制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面臨諸多難題,一方面,部分行為無法歸入傳統的知識產權案由,另一方面涉及的網絡技術等較為復雜。規制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需要企業、立法部門、行政部門、司法部門和學術界共同發力,認真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現行法律資源,并以法律解釋補充立法之不足,最終實現網絡市場經濟的有序、規范運行。

侵權案件多發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新興商業模式的更新和行業競爭的加劇,互聯網環境下的新型不正當競爭行為層出不窮,案件數量呈現爆發趨勢,其中較為典型的有“奇虎訴搜狗不正當競爭案”“58網站抓取奮韓網信息不正當競爭糾紛案”。

在“奇虎訴搜狗不正當競爭案”中,原告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訴稱,其與被告北京搜狗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北京搜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系同業競爭者。原告認為,搜狗輸入法等產品不具備檢測用戶上網環境、清理用戶電腦垃圾等功能,搜狗輸入法彈窗展現的“一鍵清理”“一鍵清理優化”“立即更換”等功能根本無法實現,其目的在于欺騙用戶,從而使用戶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大量下載并安裝“搜狗高速瀏覽器”“一點瀏覽器”“搜狗壁紙”“搜狗游戲大廳”等一系列搜狗產品。二被告的上述行為不僅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和互聯網行業公認的商業道德,同時也構成虛假宣傳,削弱了原告作為合法同業競爭者的競爭力,直接減少了原告同類產品的用戶數和交易機會,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權益,故原告將二被告訴至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下稱西城法院),請求判令二被告立即停止并刪除針對原告的涉案不正當競爭行為,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及合理支出500萬元等。西城法院經審理認為,二被告實施的行為在沒有保障網絡用戶充分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的同時,擠占了其他同類型競爭者的交易機會,其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二被告應當立即停止侵權,共同賠償原告經濟損失等100萬元。隨后,二被告不服,上訴至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維持了一審判決。

類似的案件還有“58網站抓取奮韓網信息不正當競爭糾紛案”。該案中,原告青島韓華快訊網絡傳媒有限公司認為,被告北京五八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經營的“58網站”根據其經營的“奮斗在韓國、奮韓網”網站的數據信息進行采集加工,進行二次傳播,自行編輯并上傳其享有著作權的文字和圖片等,構成著作權侵權及不正當競爭,遂訴至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下稱海淀法院)。海淀法院認為,被告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判決被告賠償原告601萬元。被告不服提起上訴,二審法院維持原審判決,現已生效。

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法務經理曲凌剛對網絡不正當競爭現象頗有感觸。他介紹,公司對此類行為提起了多起不正當競爭訴訟,主要涉及樂視、微博、搜狗、百度、鳳凰網、騰訊,涉訴事由包括屏蔽攔截、商業詆毀、流量劫持、數據抓取、設置不合理的Robots協議、惡意干擾,其中在一起案件中獲得了法院禁令支持。

探索解決路徑

互聯網環境下不正當競爭案件之所以多發,在北京市煒衡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桂香看來,有著多方面原因。在互聯網領域,各種新的商業模式不斷涌現,而行業的規則普遍滯后,游走于不正當競爭邊緣的行為很常見,很多行為難于確定其合規性,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更是如此,這也是近年來移動互聯網領域不正當競爭案件增多的原因。另外,手機廠家對其他應用商店分發平臺采取的彈窗提示,有些企業的提示已經明顯具有侵權惡意。因此,期待行業加強自律,在獲取發展和利潤的同時,正當競爭、良性發展。

北京知識產權法研究會會長、原北京知識產權法院黨組副書記、院長宿遲認為,在移動互聯網競爭中,作為一個誠實守信、正常理性的商人(開發者、經營者),應該盡可能不影響消費者的選擇權,不影響競爭對手的利益,而應該通過自己的優勢技術、營銷手段去贏得更多的利益。同時,針對侵權成本低、維權成本高、賠償額低、維權難等行業痛點,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也做了大量工作。

對此,曲凌剛表示贊同。通過分析2003年到2016年北京法院判決的網絡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件,對比原告索賠額與法院判賠額可以看出,法院判賠額突破50萬元賠償限額的案件很少。當前互聯網不正當競爭案件侵權判賠額度較低,需要提高判賠額。另外,基于互聯網侵權行為蔓延速度快、范圍廣、損失難以挽回等特點,他建議法院在此類案件中加大訴訟禁令(行為保全)的力度,從而保護互聯網行業正當利益,最終使消費者獲益。

“舉證難”一直是行業內的“老大難”問題。對此,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教授盧海君介紹,在證據妨礙制度能夠加以適用的情形中,推定被告存在主觀上的惡意往往沒有問題;如果競爭行為違背公認的商業道德和規范做法,該行為被認定為不正當往往沒有問題;證明被告的行為導致原告的損害并不需要原告精確量化該損害,在有些情形之下,如果被告的行為不被及時加以制止,損害將是難以彌補的,此時,被告的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

記者在會上了解到,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正在探索證據披露程序,主要分3個部分:一是證據保全,如果被告不提交證據,基本就是敗訴;二是證據開示,雙方技術、法律、財務專家對證據進行核對,提出意見,該部分目前還在探索當中;三是證據規制,一旦法院作出裁定,被告必須按照法院要求提交證據。被告如果不提交證據,肯定敗訴;提交偽證,肯定敗訴,還會受到民事訴訟的制裁措施。通過這個嘗試,司法權威大幅度提高,訴訟的公平、律師的作用顯著顯現。(侯 偉)

本文共分 1
分享到:
上一篇:講書謹防觸碰版權底線
下一篇:“劍網”專項行動啟動 8家滬上知名媒體簽署自律公約
在線客服
亚洲精品自拍aⅤ在线|51精品国产人成在线观看|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第一区|99久久er这里只有精品|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