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商標忽悠消費者“手搟面”就該被判賠 您的位置:首頁 - 公司動態 - 惟恒新聞
手搟面因其獨有的口感筋道、面香濃郁、營養健康等特點,深受消費者喜愛。對于面食愛好者來說,一碗熱騰騰的手搟面會帶來難得愜意的味覺及懷舊的雙重享受。然而,記者調查發現,對于大多數消費者來說,你吃的所謂“手搟面”“手打面”,并不是真正出自純手工,而只是個商標而已。為此,有消費者將企業告上了法庭,獲賠償共計15.8萬元(10月29日《中國消費者報》)。
消費者之所以對手工食品情有獨鐘,一方面是手工制作的食品容易引發人們的情懷、鄉愁,帶有“媽媽的味道”;另一方面,相比于工業流水線產品,手工食品在味道、口感上可能更加正宗,吃起來更加符合消費者的口味。
也正因為如此,現在商場、超市里打著手工制作名義的食品越來越多,就以面條制品為例,“手搟面”“手工面”“手打面”層出不窮。但是很多消費者發現,自己奔著“手搟面”的名頭去買了產品,回家食用之后卻大失所望,完全沒有真正的手搟面口感筋道、面香濃郁的特點,反而和機器制作的面條毫無二致。而細究之下才赫然發現,所謂的“手搟面”,根本就不是消費者所認為的是生產者用手工制作的面條,而只是一個商標。
也就是說,“手搟面”這三個字,只是面條的一個商標,而真正的產品其實就是用機器生產的,和手工生產沒有任何關系。為此,有大呼上當、感覺自己受到愚弄的消費者一氣之下把有關廠家告上了法庭,以對方涉嫌虛假宣傳、忽悠消費者為由向其索賠。而法院最終以“產品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準通則》之規定,故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規定”的判決理由,予以十倍懲罰性賠償。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把“手搟”“手工”“手打”當成是商標的面條企業,遠不止一兩家,他們無一例外地在產品外包裝上挖空心思,比如刻意突出“某某手搟面”的字樣,但是卻把代表著“手搟面”是商標的“R”字體盡量縮小,讓消費者誤以為“手搟面”不是商標,就是地地道道的手工搟制的面條。商家的精明背后,是對消費者知情權的一種侵害和剝奪。在一些法律界人士看來,企業把“手工面”“手搟面”當作商標來注冊使用,已經違反國家相關強制標準,涉嫌欺詐。
商標法第10條第7項明確規定,帶有欺騙性,容易使公眾對商品的質量等特點或者產地產生誤認的,不得作為商標使用?,F在很多商家將某一食品的公眾化屬性注冊為商標,并將商標作為產品外包裝的核心名稱進行使用,一定程度會使消費者對產品的真實屬性產生錯誤認識,往嚴重了說,就是欺騙。
對此,需要消費者在選購產品的時候睜大眼睛,避免上當受騙,但更加重要的,是需要有關部門加強對廠商的監管,堅決遏制和取締這種濫用商標的行為,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苑廣闊)
上一篇:北京互聯網法院首案開庭:抖音訴百度旗下“伙拍”侵權 索賠100萬 下一篇:通知 | 請符合規上條件的企業盡快到所屬街道辦理納統手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