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劫持?諾基亞全球范圍內起訴OPPO 您的位置:首頁 - 公司動態 - 品牌策劃
眾所周知,諾基亞公司曾經是全球最大的手機品牌廠商,但因一系列決策失誤,最終在智能手機時代業務嚴重下滑。2013年,諾基亞最終宣布將手機業務以73億美元的價格賤賣給微軟,但之后微軟意識到自己不適合做手機,“諾基亞手機”品牌又回到了諾基亞手中,現在被授權給HMD Global用于生產低端安卓手機。在失去手機的榮光之后,諾基亞開始聚焦于電信設備業務,2015年,諾基亞以16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阿爾卡特-朗訊,整合諾基亞電信設備部門、諾基亞西門子通信公司和阿爾卡特-朗訊之后的諾基亞公司,成為純粹的電信服務和設備提供商。
此后,諾基亞公司在電信設備和服務市場上開始了與瑞典愛立信公司、中國華為公司等競爭對手的艱難競爭。特別是華為公司的出色表現,讓諾基亞公司舉步維艱。然而,2019年5月,美國將華為納入了實體清單,并在后續不斷收緊對華為的管制,實施極限施壓,同時積極游說其盟國在5G網絡建設中排除華為的5G設備,不少運營商也加緊替換華為設備。在此背景下,諾基亞公司成為享受“華為紅利”的最大贏家。2020年9月底,在華為被排除在歐洲市場的情況下,諾基亞連續拿下芬蘭運營商Elisa和英國電信兩個大訂單。2020年,諾基亞在歐洲平均每個季度的銷售額保持在15億歐元以上,歐洲市場的收入占諾基亞整體銷售收入的30%,北美市場的收入占諾基亞整體銷售收入的33%。
與歐美市場的持續走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諾基亞在2020年中國市場的5G建設招標中顆粒無收。有觀點認為,除了諾基亞在價格上和服務上與國內廠商相比毫無優勢外,諾基亞在獨立組網上的研究比國內廠商慢半拍,而中國市場正處于非獨立組網向獨立組網過渡的階段,因此諾基亞在2020年中國運營商的5G建設招標中接連出局。諾基亞2021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從2020年初至今,諾基亞在大中華區的季度平均收入低于5億歐元,僅占諾基亞總收入的8%,不及諾基亞在歐洲、北美市場的三分之一。
在中國通信設備市場的全面敗退,促使諾基亞加強在專利資產運作方面的動作,向中國廠商們舉起了“專利大棒”。2019年,諾基亞就曾經對中國最大的個人電腦廠商聯想發起過全球范圍內的專利訴訟,雙方在2021年4月達成和解,聯想和諾基亞簽署許可協議并向諾基亞支付許可費。
此次諾基亞故技重施,對OPPO公司發起了大規模的專利侵權訴訟,猜測其目的也是通過訴訟向OPPO施壓,迫使其盡快和諾基亞達成5G專利許可。
記者就此次諾基亞全球訴訟向OPPO公司確認,目前尚未得到任何回復。不過,經多渠道信息驗證,此次訴訟消息應屬實。此外,不止一家國內手機公司向記者反饋,諾基亞在5G專利收費方面的訴求極為激進,甚至不合理。公開信息顯示,諾基亞在2018年曾經對外公開其5G專利收費標準,每臺手機應向諾基亞支付3歐元的專利費。
OPPO:尊重知識產權,反對專利過高收費
雖然目前OPPO公司尚未對此次訴訟做任何表態,不過其態度不難推測。此前,OPPO公司曾多次公開表態:OPPO尊重知識產權,但也旗幟鮮明地反對專利過高收費。
OPPO知識產權部高級總監馮英曾表示:“OPPO尊重知識產權并倡導合理收費,倡導以友好協商的方式解決許可人和被許可人之間的爭議,互相尊重專利價值。另一方面,OPPO堅決反對專利過高收費,堅決反對以訴訟脅迫談判和接受過高許可費的惡意行為,倡導建立健康的知識產權生態?!逼湓谥R產權領域的實際作為也與這一表態相符。
事實上,作為一家業務遍及全球的公司,OPPO一向積極取得必要的專利許可。據統計,2015年至今,OPPO已與高通、諾基亞、愛立信、杜比、MPEG LA、HEVC Advance等多個大型專利權人和專利池達成了專利許可,許可的技術領域覆蓋通信標準必要專利、音視頻必要專利等。
同時,亦不忘知識產權“內功”的修煉。截至2021年6月30日,OPPO全球專利申請量超過65000件,全球授權數量超過30000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數量超過58000件,發明專利申請在所有專利申請中占比90%。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 2020 年國際專利條約(PCT) 申請數量排行榜,OPPO全球排名前十。目前,OPPO已在全球范圍內40多個國家及區域布局專利,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2020年中國發明授權專利數量,OPPO以3578件位列全球企業申請人第2位; 在歐洲則以715件專利申請位列中國專利權人第2位、全球前20位。
綜合而言,就尊重知識產權方面,OPPO表現頗為可圈可點。而隨著國外大型專利權人及NPEs越來越多將矛頭對準中國廠商,OPPO也展現出了國內大廠的擔當,站在國內廠商抵制專利過高收費的前線。以OPPO公司和夏普公司的專利糾紛為例,夏普在海外起訴OPPO之時,正在跟國內多家廠商進行談判,但均處于談判初期,有些廠商連NDA(保密協議)都沒有簽訂,在此情況下,作為標準必要專利權人的夏普突然起訴,有濫用專利權之嫌,明顯與FRAND談判原則不符。OPPO便旋即以強硬態度反擊夏普的專利訴訟,在日本東京反訴夏普侵犯其閃充技術專利,同時向深圳中院起訴夏普違反FRAND原則。在和夏普的全球專利訴訟期間,OPPO持續對包括涉訴專利國內同族在內的多個夏普中國專利提出無效申請。除了夏普之外,OPPO還在和Sisvel、Fractus、西門子等公司中的專利訴訟中表現突出。2020年5月27日,OPPO在荷蘭贏得和意大利專利流氓Sisvel的全球訴訟第一案,而在和Fractus的專利訴訟對抗中,OPPO將涉案專利及其關聯的同族專利全部無效掉,最終讓法院裁定駁回起訴,避免了巨額賠償。
這些無不說明OPPO堅決抵制專利過高收費、以訴訟脅迫談判等惡意行為的決心和能力。以此推斷,此次諾基亞以訴訟促談判的舉動可能同樣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
智能手機的專利費堆疊問題
理論上說,社會需要最大化利用已被生產出來的存量知識,這就需要知識盡可能共享。但如何保持知識生產者的積極性,以保證未來有源源不斷的增量知識產生?答案便是知識產權。可以說知識產權便是以社會發展為核心目標,知識生產者與使用者利益平衡的產物。因此,平衡知識生產者與使用者的利益是關鍵(具體到專利領域,就是專利權人和專利實施人的利益)。利益天平向前者傾斜不免影響推動社會發展的核心目標,天平向后者傾斜則阻礙創新,最終同樣不利社會發展。
然而,受全球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專利授權透明度較低等因素影響,專利權人和專利實施人的利益經常出現失衡狀況。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終端產品中所涉技術日益龐雜,專利費堆疊問題突出,已經成為專利實施人的沉重負擔。
2015年,英特爾公司的法律顧問聯合兩個律師共同撰寫了一份分析報告,指出4G手機要承受的專利費堆疊起來的比例已經超過手機售價的30%。僅蜂窩通信相關的標準必要專利, 手機廠商們就要面臨高通、愛立信、諾基亞、Interdigital、Via Licensing等專利權人的輪番收費,算上多媒體、藍牙、Wi-Fi等技術領域,智能手機的專利費堆疊問題給手機公司們帶來了極大的成本壓力。其結果是形成壟斷影響行業健康發展,最終損害消費者利益。
基于這種情況,中國政府主管部門也在控制知識產權濫用的行為,2015年國家發改委曾處罰高通壟斷知識產權行為,高通承諾在中國大陸銷售的手機按照凈售價六五折收取專利費。2019年2月初,據外媒報道,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收到投訴舉報,指控愛立信在3G和4G標準必要專利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收取過高的授權許可費,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隨后開始著手調查。
保護知識產權是創新的搖籃,尊重知識產權是現代科技社會的基本規范,但濫用知識產權行為同樣是阻礙社會發展的大敵,必須加以規制。只有充分平衡專利權人和專利實施人利益,符合FRAND原則的專利許可,才是符合雙方乃至全社會共同利益的最優解。
我們會持續關注諾基亞和OPPO公司全球訴訟的后續進展。
上一篇:成績突出!成都商標受理窗口獲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表彰 下一篇:佛山市科學技術局組織申報2021年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