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行業要繃緊版權保護“弦兒” 您的位置:首頁 - 公司動態 - 維權打假 - 版權維權
音樂人收入增速放緩,數字音樂收入整體下滑,新冠肺炎疫情為線下演出按下“暫停鍵”……近日發布的《2021年中國音樂人報告》顯示,音樂人面臨的“考驗”升級。面對困境,部分獨立音樂人和音樂制作企業將目光投向“新賽道”——短視頻。一首好歌曲,甚至僅是其中一個段落,借助短視頻傳播,便能迅速掀起“流量狂歡”。然而,流量能否實打實地轉化成收入?短視頻領域版權侵權亂象頻現,侵權行為更為多發、復雜,如何維護自身權利?在筆者看來,音樂版權權利主體應在“擁抱”短視頻的同時,以更為積極的態度提升版權保護能力與水平,同時與監管部門、行業協會形成合力,共同護航音樂產業良性發展。
短視頻的興起,打破了音樂領域傳統格局。借助短視頻宣傳原創歌曲,也成為部分原創音樂人的“流量密碼”?!?021年中國音樂人報告》顯示,2021年,在短視頻平臺上傳過作品的音樂群體占比64.75%,以抖音為主要收益平臺的音樂人由2020年同期的3%猛增至11.47%。依托短視頻,部分歌曲實現了爆火,版權收入也是水漲船高。以快手為例,2021年,快手推出了新的音樂版權結算規則,根據短視頻的使用量進行歌曲版權結算,僅用5個月便推動與快手合作的版權公司總結算金額提升367%,音樂人總結算金額提升480%。短視頻平臺在降低作品傳播門檻,提升作品傳播廣度、深度的同時,也帶來了音樂創作者與視頻創作者利益分配不合理,版權侵權行為更為多發、隱蔽等問題。今年北京互聯網法院發布涉短視頻著作權十件典型案例中,“短視頻平臺未經授權擅自上傳熱門歌曲供用戶錄制短視頻使用構成侵權”等赫然在列。此類案例還有很多,如不遏制,將打擊原創者的創作熱情,不利于音樂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針對短視頻侵權問題,筆者認為,在當前的環境下,原創者不能坐等“煩惱自消”,而應主動作為,增強自身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通過著作權登記等形式,防患于未然;積極加入所屬領域的版權集體管理組織,利用該類組織所提供的服務,行使自身權利;在遭遇侵權行為時敏銳甄別是否為非合理使用情形,有效取證等,都是保護自身版權的有效手段。
一個行業的良性發展,離不開全行業的共同參與。除原創者自身,還需要短視頻平臺協助權利人保護版權,監管部門及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等組織加強合作,嚴厲打擊侵權行為,妥善解決短視頻授權許可問題,如此方能釋放版權在激勵原創作品等方面的價值。
上一篇:廣東省科印發助力科技型中小企業專屬融資服務(“廣東科企支持貸”)實施方案的通知 下一篇:“618”購物節來了,當前我國電商知識產權保護狀況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