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粉絲博主被維權!法院為何不認定視頻“抄襲”? 您的位置:首頁 - 公司動態 - 法律法規 - 著作權
某短視頻平臺千萬粉絲博主A的短視頻一經發布就引起熱議,點贊數高達157萬。然而,同一短視頻平臺博主B稱上述視頻“抄襲”了自己先前發布的短視頻。B所在的MCN公司甲公司將A所在的MCN公司乙公司起訴到了北京互聯網法院。
原告甲公司主張,被訴侵權視頻與權利視頻在作品的主題立意、故事主線等方面均有明顯的相似之處。
被告乙公司辯稱,兩作品的剪輯手法、故事情節設置、配樂選擇等方面均不同,且雙方短視頻內容中的人物設置、人物關系和人物對話臺詞大多屬于公共領域表達方式,或者已進入公眾領域使用,屬于“敘事套路”,不構成對權利視頻的侵權。
法院經審理認為,判斷作品之間是否構成實質性相似的前提在于權利人主張的作品要素是否屬于著作權法保護的表達。在短視頻創作中,區分“思想”與“表達”是著作權保護的核心問題之一。著作權法不保護思想,只保護對思想的表達。該案中,通過對權利視頻和被訴侵權視頻進行抽象概括,兩者的主題思想均為“男生在戀愛初期對女生付出真心,轉變為戀愛后期的埋怨嫌棄,直至感情破裂無可挽回”,這屬于思想而非表達,并不屬于著作權法保護的范圍,也不構成實質性相似的比較對象。而對于短視頻而言,受著作權法保護的表達包括故事的推進、鏡頭的剪輯手法、配樂的選取搭配、場景的設計安排等。該案中,兩個作品的多處具體情節雖然有相似之處,但相關情節均取自早先創作或者公有領域素材,不能作為權利作品具有獨創性的內容進行保護;此外,情節在內容、鏡頭轉換及其在視頻中分屬的位置與作用均不相同,不構成實質性相似。
一審判決駁回原告甲公司的全部訴訟請求。
原告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二審法院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目前,該案判決已生效。
法官說法
著作權的客體是作品,但并非作品中的任何要素都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思想與表達二分法的內涵是著作權法保護思想的表達而不保護思想本身。若被訴侵權作品與權利人的作品構成實質性相似,應當是表達構成實質性相似。因此,判斷是否構成實質性相似時,需首先判斷權利人主張的作品要素是否屬于著作權法保護的表達。
劇情類短視頻一般雖然長度較短、情節相對簡單、流量化屬性強,但其創作思想與表達界限的劃分較為復雜。短視頻創作中的思想一般泛指抽象的概念、主題、創意、方法、邏輯等,例如“重生復仇”的劇情框架、“甜寵戀愛”的情感模式、“懸疑反轉”的敘事套路。短視頻創作中的表達一般指思想的具體呈現方式,包括角色設定、臺詞、場景設計、鏡頭語言、音樂、剪輯節奏等。例如主角重生后如何一步步復仇的具體情節、甜寵劇中男女主角的互動細節。
單純的短視頻創作中的敘事套路,例如本案中的“男生在戀愛初期對女生付出真心,轉變為戀愛后期的埋怨嫌棄,直至感情破裂無可挽回”停留在思想層面,無法作為是否構成抄襲的判斷依據。只有當“敘事套路+具體情節”相結合,即敘事情節的具體細節、前后銜接、邏輯編排呈現出個性化的故事發展脈絡、有獨創性的謀篇布局展現時,這樣的表達才能受到著作權法保護。
那么,如何避免在短視頻創作過程中出現侵權呢?一是要明確公共領域與原創表達的差異,如單純使用通用模板(如“霸道總裁追妻”)侵權風險較小,但需避免復制具體臺詞、人設細節(如人物的特定口頭禪或標志性動作);二是要在改編過程中作出實質性創新,若借鑒他人創意,建議通過角色重塑、情節重構、視覺風格差異形成新的表達;三是借助技術,實現創作過程的獨創性,例如運用獨特的運鏡方式、原創配樂、特效設計可強化表達的獨特性。
上一篇:電子游戲規則版權化是保護創意還是阻礙發展?聽聽專家怎么說…… 下一篇:Labubu“現身”成都網紅涂鴉墻?泡泡瑪特:未經授權,已開啟維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