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超為何遭遇版權銷售難題?
發布時間:2014.08.12 新聞來源:
一個最受歡迎的歐洲足球聯賽,在中國能收取多少媒體版權?英超在中國的版權銷售際遇,十多年來的過程很有趣。
最早的英超轉播,亞太區版權為ESPN所有。ESPN對中國大陸進行二級銷售,主要賣給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體育頻道。對英超以及ESPN這樣的版權方而言,央視一直不是很好的談判對象,后者體育資源豐富,英超從來都不是不可或缺的。只賣給地方臺體育頻道,當然賣不出價。
互聯網媒體興起,尤其是門戶網站出現后,也從ESPN購買英超。只是在帶寬的壓力下,英超在互聯網上傳播率和影響力都有限。真正的變化來自于2007年。
天盛,這家與廣東電視臺歐洲足球頻道有股權合作的公司,以3年5000萬美元拿走了英超在中國大陸的獨家版權,在付費電視系統播出。這在當年是個轟動性的媒體經營話題。只是中國觀眾完全不接受付費看球模式,機頂盒在許多城市也尚未普及,天盛嘗試了兩個賽季即告失敗。英超回到免費播出模式,在中國大陸的版權方,由天盛變成了新英。
天盛的嘗試雖然失敗,稀缺性聯賽版權價格依然持續提升。收費模式或許是死路一條,但不收費的話,版權經營者如何消化高額成本令人頭疼。傳統媒體以廣告銷售獲取收入的模式,無法消化英超這樣的版權資源。雖然一次性拿到了6年的英超版權,新英還是面臨如何在擴大英超傳播率同時,獲取更多版權及媒體經營收入這樣的問題。這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
如果你是個英超球迷,這個夏天,在新賽季到來之前,你又得調整生活習慣了,因為英超的版權銷售結構,又將發生變動。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各大門戶網站和視頻網站每周直播英超這樣的事,將很難在2014-2015賽季出現——英超版權在全球范圍內大幅提價了,其中當然包括中國。
目前,各地方臺和新英的談判還在進行中。北京、上海、廣州這三個一線市場的體育頻道可能仍然會有賽事直播。其他城市的體育頻道能否承擔這樣高昂的版權成本,則取決于各自的經營績效。一些衛視不是無法承受價格,就是因為在賽事挑選和時段上的沖突、版權可能溢出港澳地區等技術問題,導致談判無疾而終。如果前幾輪英超沒能在各地方臺體育頻道出現,請別大驚小怪。
更深的震動來自于互聯網。
過去這兩個賽季,網易、新浪、搜狐和騰訊4家門戶網站,樂視、PPTV等多家視頻網站,各自從新英購買不同的賽事包裹,價格在四五百萬到七八百萬人民幣不等。各家的單場收視流量不算太出色,一場非強強對抗的聯賽,幾千人的流量也屬正常。但英超的懸念性和美譽度使其版權深受各門戶及視頻網站重視。
但在巴西世界杯開始前,新英體育向各門戶、視頻網站發出的新賽季包裹價格,出現了巨額漲幅:獨家英超互聯網視頻版權為5000萬美元,非獨家為1000萬美元,而且在賽事場次挑選方面,還要對新英自己所打造的直播平臺讓步。
對上漲了近百倍的獨家版權價格,門戶網站一片嘩然,視頻網站同樣難以承擔。由于中間有巴西世界杯,版權談判消息相對零散,最新說法是PPTV可能會和新英合作。這一度是有合作意向的唯一的互聯網媒體,最新的傳聞是搜狐可能會繼續介入,樂視也可能加入購買者行列。
即使北上廣的體育頻道,甚至更多的地方臺繼續直播英超,這些城市之外的英超球迷,收視習慣還是要進行調整。新英過去兩個賽季都在經營自己的收費平臺,上賽季還有各種英超“死忠通”的銷售包裹出現,但傳播品質還不能達到購買者要求。新賽季這個收費平臺應該還會運作,并可能繼續融合付費電視平臺傳播。只是哪怕中國的觀眾經歷過“天盛時代”,這種收費模式想全面鋪開仍然很難。
大部分英超球迷恐怕并不會接受付費收看。哪怕從社交媒體上的各種反饋來看,付費本身不再是那么可怕的挑戰,但付費獲得的觀看體驗,仍然無法和傳統電視相比。
無論如何,像英超這樣的稀缺性版權資源,純免費的田園牧歌時代已經越來越難維系。新英提價可能和購買的6年中國大陸地區版權高昂相關。坊間有各種傳言,有單個賽季購買價為3000萬美元的說法,也有6年3億美元的說法,相比當年天盛3年5000萬美元的價格都高出太多,只能通過各種途徑變現來轉移。
英超在全球大部分市場都實現了高額版權收入,在中國舉步維艱根本原因還在于中國媒體市場相對封閉。一個封閉的、缺乏競爭的媒體市場是所有自以為稀缺的媒體資源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