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是體現創新發展的重要指標 您的位置:首頁 - 公司動態 - 惟恒新聞
當前,我國正處于由知識產權大國向知識產權強國轉變、“十二五”向“十三五”邁進的重要時空交接點上,我們要抓住機遇,創新思路,為推進未來5年的知識產權工作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為此,本報從本期起開設“為知識產權(IP)十三五規劃獻一策”專欄,特別約請部分政府官員、專家學者、企業老總、中介服務機構、發明人等共同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知識產權強國建言獻策,貢獻智慧,謀劃藍圖,共襄盛舉。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成為重要的發展戰略。我國經濟發展要保增長、轉方式、調結構、促創新,需要更多地以有力的措施來推動創新,以知識產權政策來激勵創新,以知識產權指標來體現創新。發明專利作為知識產權領域的一項重要指標,與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能力關系最為密切。我國“十二五”規劃綱要中,首次提出了“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3件”的指標,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創新和知識產權工作的高度重視。筆者認為,面對即將到來的“十三五”,在國內外競爭發展的新格局下,需要更加重視發明專利在創新發展中的作用,繼續突出發明專利指標在“十三五”規劃中的重要地位。
進入創新發展與經濟競爭的新階段,世界各國對發明創造更加重視。近年來,西方發達國家為了適應全球創新發展的需要,以及鞏固其在世界經濟中的強勢地位的需要,陸續采取了一系列加強知識產權工作、激勵發明創造的重大舉措。發達國家普遍加強了知識產權立法工作,知識產權保護范圍不斷擴大,保護力度不斷加強,知識產權數量與質量均呈現快速增長態勢。與之相比,我國知識產權制度建立較晚,只有30余年的歷史,無論是制度建設還是激勵創新的具體舉措、創新氛圍、市場環境等,都有待進一步健全與完善。從整體上講,我國企業的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能力和知識產權質量,與發達國家同類企業相比,還存在不小的差距。此外,伴隨著近年來我國對外貿易的增長和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加快,遭遇知識產權等非關稅貿易壁壘阻擊的幾率迅速增長,每年造成損失高達數百億美元。同時,我國在先進制造方面對外支付的專利權使用費持續升高。要改變這些不利因素,實現轉型與創新發展,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進一步提升高價值發明專利的數量和質量顯得更加刻不容緩。
自2008年6月《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頒布實施以來,我國的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知識產權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全社會的創新積極性得到激發,發明專利數量與質量逐年大幅攀升,對我國經濟、技術發展的支撐作用日益凸顯。近年來,無論是載人航天、大飛機研制、深海潛水等重大突破,還是高鐵、通信等產業的飛速發展,發明專利都占據著重要的支撐地位。2014年,我國受理發明專利申請達到92.8萬件,同比增長12.5%,連續4年位居世界首位。截至2014年底,我國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已達到4.9件,比“十二五”規劃綱要指標超出了1.6件。
我國有效發明專利中,國內專利為70.8萬件,占比接近60%,雖然在數量上已經超過國外來華專利,但是從有效發明專利的平均維持年限看,國內專利為6.0年,而國外來華專利為9.4年,國內專利與國外來華專利在質量上仍存在不小差距。
從數字中可以看出,我國已經成為知識產權大國,但還不是知識產權強國,迫切需要加快從知識產權大國向知識產權強國的轉變。從黨的十八大到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再到近幾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政府工作報告等一系列重要決定和報告,都對加強知識產權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年3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中提出,知識產權制度是創新驅動的基本保障,要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將知識產權與創新驅動的關系闡釋的更為明確,彰顯了知識產權的作用,對知識產權寄予了更高的期望,進一步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創新與知識產權的重視與運籌。
“十二五”即將過去,“十三五”的藍圖已經開始描繪?!笆濉睍r期,是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時期,要實現“十三五”的一系列提質增效目標,必須更加注重創新驅動,必須更加重視發明專利,必須進一步激勵發明創造,才能在科技日新月異、經濟競爭激烈的世界發展大格局中占據應有的一席之地。繼續將“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的指標納入“十三五”規劃綱要,作為體現創新能力、實施創新驅動的重要指標,喚起從中央到地方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凝聚全社會創新發展的強大動力,形成創新發展的巨大合力,使其在國民經濟轉型升級、創新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貢獻,既是必要之舉,更具重要意義。
上一篇:溫州:“實操實練”育英才 “即插即用”惠民企 下一篇:電商立法還有多少功課要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