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聯系惟恒 在線咨詢 在線下載

如何織好商業秘密保護網 您的位置:首頁 - 公司動態 - 惟恒案例

如何織好商業秘密保護網

發布時間:2016.03.25 新聞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現代起亞汽車公司因商業秘密遭到泄露有可能損失近4億元、愛康國賓公司以侵犯商業秘密為由向其前員工及相關公司索賠5000萬元、宜通航空公司以侵犯商業秘密為由向其前員工及關聯企業索賠6000萬元……自去年以來,多起商業秘密案件因損失額或索賠額巨大而受到業界廣泛關注。

  一面是蘊含巨大的商業價值,一面是保護面臨諸多困境,對于我國企業而言,商業秘密猶如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其雖能為企業帶來巨大經濟效益,但在司法實踐中,仍面臨諸如侵權如何認定、案件審理程序中如何避免“二次泄密”等諸多問題。那么,哪些技術內容屬于商業秘密?商業秘密侵權應如何認定?在庭審程序中如何避免“二次泄密”?

  3月17日至18日,以“創新驅動與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為主題的中歐法官論壇在上海舉行,來自中國、德國、西班牙等國家的100余名法官、專家學者,圍繞“商業秘密的司法保護”等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如何認定商業秘密

  在現代起亞汽車公司商業秘密案中,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被泄露的商業秘密是現代起亞汽車的設計圖,這是公司的核心機密。那么,企業的哪些技術資料屬于商業秘密?事實上,世界各國對此規定各有不同。

  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審判二庭庭長陳惠珍介紹,根據中國法律的規定,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其一般需要具備“非公知性”或秘密性、實用性和價值性、采取保密措施或保密性等要素。

  在對商業秘密的認定方面,德國和歐盟等國家和地區與中國的認定方式相近,但又有所不同。德國聯邦最高法院法官克勞斯·格拉賓斯基向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介紹,德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商業秘密應具備不廣為人知、不能輕易獲得、保密行為具有正當性且無違法內容、權利人具有保密意圖等因素。

  為了防止未披露的專有技術和商業秘密被他人非法獲取、使用和披露,近幾年,歐盟開始著手制定商業秘密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2015年12月18日,歐洲議會和歐洲理事會就《歐盟商業秘密指令草案》達成初步協議,但還未形成正式文件?!皻W盟對商業秘密的認定包括3個方面,即秘密性、具有商業價值、權利人通過合理手段進行保密?!笨藙谒埂じ窭e斯基介紹。

  如何界定侵權行為

  世界各國對哪些行為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的規定有所不同,在司法實踐中,法院如何認定侵權行為也存在諸多難點。

  中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于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進行了詳細規定,包括: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等。

  “德國法律規定,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包括泄密、商業間諜、使用秘密?!笨藙谒埂じ窭e斯基介紹,歐盟的規定與德國稍有不同,除了對非法獲取、使用和披露商業秘密的行為進行規定外,還規定了例外情況,比如行使言論自由權和知情權,揭發不當行為、不法行為或違法活動等不屬于侵犯商業秘密。

  在司法實踐中,如何認定侵犯商業秘密仍面臨諸多困難,比如秘密點范圍過大、復雜類技術案件存在較大爭議等。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副庭長顧韜表示,在司法實踐中,并非所有案件都能通過原告自行縮減秘密點范圍過大的問題。對此,顧韜建議,在秘密點確定方面,可以采取分步驟篩選方式,先固定原告事先劃定的秘密點范圍,再通過程序協商等方式,由原告對秘密點進行分步驟篩選。

  在一些復雜類技術案件的審理過程中,部分技術問題經常引起爭議。對此,顧韜建議,在此類案件審理中,法院可以建立技術專家輔助人制度,倡導當事人和法院各自引入專家輔助人,盡量就技術問題形成共識或縮減爭議范圍,避免動輒啟動司法鑒定程序?!霸趯嵤┰撝贫戎?,盡量減少當事人及訴訟代理人對技術專家輔助人的不當影響,使專家能夠從容的討論技術問題,并防止技術專家輔助人利用其技術權威誤導法官?!鳖欗w強調。

  如何避免“二次泄密”

  一旦喪失就永遠喪失,對于企業而言,商業秘密是一種十分“脆弱”的財產。那么,如果商業秘密被侵權,權利人應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司法實踐中,又應如何應對“二次泄密”問題?

  美國禮來公司、禮來(中國)研發有限公司申請商業秘密訴前禁令一案,具有示范意義。2013年8月,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裁定禁止被告黃某披露、使用或允許他人使用美國禮來公司、禮來(中國)研發有限公司主張作為商業秘密保護的21個文件內容,這是國內首個商業秘密訴前禁令。

  作為一種救濟方式,訴前禁令對于當事人避免更大損失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敖罹葷帽壬虡I秘密法的血液?!碧旖蚴懈呒壢嗣穹ㄔ褐R產權審判庭審判長黃硯麗非常形象地描述了訴前禁令的重要性,她認為,訴前禁令如果運用不當,可能會成為經營者用來打擊競爭對手的手段,造成不正當競爭。

  維權固然重要,但在維權過程中如何避免“二次泄密”也成為權利人、法官等重點考慮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法官朱理介紹,在案件審理中,比如在證據保全、庭審、質證過程中,都有可能發生“二次泄密”。目前,中國法院在法庭審理程序中經常采用的商業秘密保護措施包括不公開開庭、限制或禁止閱讀和復制、限制證據開示范圍、責令具結保密承諾書等。

  對于如何避免“二次泄密”,朱理建議:中國法院可以考慮建立“商業秘密保護令”制度,對于在訴訟中接觸商業秘密的人,如果存在侵犯他人商業秘密的可能性,法院可以根據商業秘密權利人的申請或依職權向其發出保護令,要求其保守商業秘密,不得用于訴訟外目的。

  在朱理看來,在證據保全程序中,法院也應加強商業秘密保護,法院在證據保全中有侵犯相對人或第三人商業秘密的危險時,可以根據當事人請求,采取相應保護措施,比如限制保全證據的范圍等。(記者  馮飛)


本文共分 1
分享到:
上一篇:看不見的無線電波,權利在哪里
下一篇:讓專利與市場攜手共舞
在線客服
亚洲精品自拍aⅤ在线|51精品国产人成在线观看|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第一区|99久久er这里只有精品|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