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知識產權制度 推動創業創新熱潮 您的位置:首頁 - 公司動態 - 行業資訊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有些關鍵性技術創新能夠根本性地改變人類的生產與生存基礎。技術創新,為人類帶來了三次工業革命。目前,人類正在經歷以移動互聯與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它以革命性的生產方法為代表,以知識產權為標志,旨在通過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術和虛擬-物理系統,使得制造業朝著智能化轉型。這種數字化革命其實不局限于生產領域,也涵蓋人類的生活與公共治理。
總體來看,在1820年世界經濟開始發力的源頭要追溯到英國的工業革命甚至更早些時的歐洲制度變遷。根據分析,西歐經濟早在11世紀就已開始較快增長,到1820年則實現了更大的提速。到17世紀結束時,在造船和武器方面,歐洲已很明顯地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同時發展出了更先進的專利制度。這些制度與歐洲國家推行重商主義政策有關。英國在18世紀至19世紀中期曾推行保護性的工業政策,而當英國在經濟實力上擁有領先地位以后,便開始支持自由貿易,推行在知識產權制度之上的自由貿易政策長達60年之久。早在1624年,英國就已經開始實施《壟斷法規》,這部實質上的專利法明確規定,把專利權授予最早的發明者。英國政府通過規定專利法的手段,有力地促進和保護了私人的發明積極性,大大推動了英國的經濟發展。
總體上看,一國若要成為創新大國,以保護專利為核心的知識產權保護必須加強。如果能不斷完善專利制度,那么一國成為創新大國的概率就會增大。
中國總體上是在甲午戰爭之后才開始一路實施趕超戰略,無論是在軍事上、科技上還是在經濟上,迄今為止仍然在推行趕超戰略。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成就赫然,已顯示出一種“巨國效應”:只要制度對頭,人口大國可以做小國所不能做到的許多事情。中國盡管人均GDP尚低,但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次于美國。而且,中國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形成了一個舉世無雙、行業齊全的工業體系。此外,中國在一些領域開始擁有競爭優勢,比如在高鐵領域;中國有了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企業,比如華為公司;中國有了超級電子商務平臺,比如淘寶。
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大成就就是成為專利大國。2015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發明專利申請110.2萬件,同比增長18.7%,連續5年居世界首位;共授權發明專利35.9萬件,其中,國內發明專利授權26.3萬件??梢哉f,中國的發展事實證明,中國正在走上一條自主創新之路。
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發生之際,中國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戰略藍圖,將堅持“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與德國的“工業4.0”戰略遙相呼應。如果說中國在前三次工業革命過程中只是追隨者,那么只要包括知識產權等制度運用得當,中國可以參與甚至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而且中國已經在發揮部分引領作用。比如在互聯網金融發展方面,中美兩國居于領先地位;在3D打印技術方面,中國也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在航空航天方面,中國正在成為競爭力中心。
我國近年來開始推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出臺了眾多政策措施,包括改善市場運行環境、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減稅、補貼、培訓等措施。2015年全國全年新登記注冊企業增長21.6%,其中就有“雙創”政策的功勞。
目前,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雙創”成為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該說,好的創新政策應該是一種競爭政策,讓創新主體開展充分競爭,其要旨是創造和維持一種有利的創新環境。要讓無數市場主體在資源配置和創新過程中真正發揮基礎性作用,實現現有技術下的配置效率和創新可致的動態效率。為此,需要不斷完善知識產權制度,發揮其激勵創新的作用,才能促進創業創新的開展,推動新技術與新興產業的形成,真正使我國經濟走上轉型升級、創新發展之路?!。T興元)
上一篇:互聯網時代知識產權保護任重道遠 下一篇:署名權可以轉讓或放棄嗎? |